【華服傳承】手工華服師傅劉安慶 冷淡中的熱情
每到新春佳節,很自然想起中式服裝。不過手造長衫、旗袍這行業,不是說想守就能守得住。
香港現在正宗依循上海傳統寫紅紙拜師學藝手造長衫、旗袍的師傳總人數不明,但確認的是當中年紀最小的已年過花甲,最大的更已經90多歲,不拿針線了。其中一位仍然以手一針一線手造旗袍的劉安慶師傅淡淡然數起,減去退休、剛過身、消聲匿跡的,本地師傅人數都不夠十。難怪那門從前以師徒制和口述身教形式傳承的手造中式衣裳絕學,確實已經有些訣竅、歷史、工具、素材相繼失傳。雖然不是後繼無人,但沒有年輕一代拜師,即使師傅出山收徒,也可能是徒勞。
冷淡中的熱情 手工華服師傅劉安慶
劉安慶師傅從事華服製作50多年,過去便曾與無數上流人士和電影圈名人交手。他從來都沒有主動以經驗作招來,更有點像是要與世隔絕,隱身於中環一幢舊式的商業大廈內,心中一直盤算著退休。「式微喇……我唔同他們(指明星、美指、導演)玩喇。」
總結劉師傅的語句,現代人穿衣不講究,自己又年紀大,「企唔耐」造衫,是時候退休了。體力不繼,那收個徒弟便可嗎?師傅明言,年紀大的,手指便硬,針黹功夫煉不成,就做不了出旗袍神髓。「我師父說過『人過二十歲就不會拿針了。』」
師傅再提起兩個上來拜訪他的年輕人,碎語了一些事:「我也曾經問過新入行造旗袍的小姐能做到維生)嗎,她說不太可以;也有一個收集了700多件旗袍的上來,但是他可以做到什麼?無謂害人了,這個(旗袍)已是夕陽行業!」
沒有人主動訂造旗袍,自然沒有實習機會讓徒弟學習,師傅拒收徒弟。再說劉師傅由裁縫仔變師傅,三十多年都是靠自己捱出來。雖然有正式拜師,但他也經三年半「打雜」、什麼都要做的賣身生涯,時而處理與工作毫不相干的瑣碎事,時而學習造衫,一直默默耕耘,滿師後轉投較大型旗袍店工作,再轉眼數十年才自立門户,創辦新亞洲綢緞公司。
勤力、克苦和在師傳、師兄弟旁邊望下又練下,接到一個工作又學一些,邊學邊做,是過去傳授長衫、旗袍製作的方式。師傅在電視紀錄片中也提到:「這個知識很難得到,我們做師傅的就算學過很多東西,客人沒有特別要求,自然也不是每一件旗袍也用盡所知的功夫。客人拿什麼布料來,照他們的意思做,這樣才能學到。沒有客人,根本學不到,我就是這樣學的。」
功夫難傳,只能活在作品中。
在種種原因、急不來又不得不力挽狂瀾的情況下,師傅一語道破時勢困局:「現在靠我們沒有用,現實已不容許以舊時代的方式去傳承這門能獨領風騷的華人工藝與風格,靠『課程』或者政府啦!」
新亞洲綢緞公司
地址:中環德己立街十八號業豐大廈3樓308室
電話:3118 7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