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Pixar】文化博物館「港式動人動畫」展 見證香港動畫發展

撰文:陳浚銘
出版:更新:

「彼思動畫30年」展覽現正於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以Pixar動畫裏所展現的親情和友情為主題。為了配合這個展覽的主題,文化博物館內同期舉辦「港式動人動畫」展覽,參展漫畫家包括早前在日本奪得「第十九屆DigiCon6 Asia 大賞評審特別獎」的江記,他與另外12個本地動畫創作單位向觀眾展示近十年香港動畫的成就和展望。

是次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港藝術中心聯合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館與動漫基地共同籌劃。展覽除了展出13個本地動畫創作單位的動畫作品之外,還有他們的訪問片段,由創作人親自訴說作品的創作理念、風格和特色,讓觀眾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即使本身對動畫不甚了解的人亦可以透過這些片段增加對動畫的認識,從而更了解本地動畫在香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螢幕會播放參展動畫創作人的訪問片段(相片由香港藝術中心提供)

本土動畫裏的親情與友情

展覽為了呼應彼思展覽的「家庭」和「友情」兩個主題,同樣展出了一些以這兩個主題為中心思想的本地動畫短片,這裏就簡單地介紹其中兩套作品:陳宇峰的《媽妈出世了》以及黃炳的《憂鬱鼻》。

陳宇峰的《媽妈出世了》曾於第十一屆「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動畫組取得了金獎,作品主要講述一對姊弟的母親遇到了車禍並且一直在醫院處於昏迷狀態,然後有一天她終於醒了,卻似乎失去了記憶,行為也變得像個小孩子般……故事當中穿插了不少兩姊弟和母親的回憶片段,動畫名稱的「媽」和「妈」就是故意寫成兩種字體,代表回憶中的母親以及遇到意外之後的母親。根據陳宇峰本人所說,他的母親於2006年的時候不幸中風,父親輕生,兩件事令他的內心極度壓抑,《媽妈出世了》就是他通過和母親相處的回憶所創作出來的動畫,當中滿載了他對母親的感情,是一套相當能夠表現出「親情」這個主題的作品。

《媽妈出世了 》的片段(圖片由香港藝術中心提供)

黃炳的《憂鬱鼻 》亦曾取得第九屆「香港流動影片節」的金獎。影片的長度較短,主要講述主角是一個十分孤僻的人,很少和朋友聯絡,然而他的鼻子卻於某一天神奇地會說話,自此他就只和自己的鼻子做朋友。然而,他的鼻子也逐漸地遠離他,直至他再也見不到鼻子之後,他就完全斷絕了社交生活。一般人都會認為那些孤獨的人很慘、很可憐,會把這類人標籤為有問題的人,然而《憂鬱鼻 》的主角只是因為自己不喜歡社交生活才選擇孤獨,他在最後也十分享受孤獨的生活,黃炳就是透過這種黑色幽默的方式諷刺現代社會的複雜人際關係,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待現代人眼中的「友情」。

《憂鬱鼻》的片段(圖片由香港藝術中心提供)

展覽部分場地相片:

香港藝術中心推動本土動畫發展 本土動漫是香港的文化產物

香港藝術中心一直相當著力增加動畫在香港的文化影響力。1993年的時候,它曾經舉辦《日本動畫大師──手塚治虫》影展;1995年起旗下的「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增設動畫組,給予有志於動畫界發展的新人追尋夢想的機會;2005年起開展首個動畫創作計劃「i-city」,集合多個不同風格的年輕動畫人所創作的作品,讓這些創作人透過動畫去表述心中的理念;2006年獲民政事務局資助,開展為期一年的「漫畫工地」計劃,以工作坊、展覽和分享會等形式展示香港漫畫的特色,同時亦給予香港漫畫家有機會和海外不同的漫畫家交流,計劃當中還製作了有關香港動畫歷史的紀錄片《星光動畫心》;2013年旗下位於灣仔的《動漫基地》正式開始啟用,經常舉辦有不同的展覽、分享會和工作坊等活動推廣香港動漫業,更不時會有一些動畫戶外放映會。

動漫基地於今年年頭曾經舉辦《老夫子》展覽(香港藝術中心網頁)

動漫不只是娛樂,同時也是表現出一個地方的文化藝術形式。日本動漫和美國動漫擁有各自不同的風格,它們都代表了日本和美國兩個地方不同的文化。香港有屬於自己一套的文化,本地的動畫人也着力於透過動漫表現出香港的文化,今次有份參展的江記就在他的《離騷幻覺》中充分表現出香港中西融合的獨有文化。香港藝術中心一直努力推廣本地動漫,本地的創作人亦努力做出屬於香港的動漫,身為香港人更應該支持這些代表了本地文化的動漫。

13個參展動畫創作單位的作品圖片:

+6

「港式動人動畫:2007年至2017年香港動畫發展」展覽

日期:2017年11月18日 - 2018年5月3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一樓聚賢廳
票價:免費

放映時間:
逢星期一、三、五:10:30am-11:30am;2:30pm-3:30pm
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2ppm-3pm;5:30pm-6:30pm

放映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一樓劇院

更多詳情可到香港藝術中心網頁以及香港文化博物館網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