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國寶Talk To You|語言天才乾隆和他的花葉紋執壺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2022年7月3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開館,迄今接待遊客人數超過120萬人次。
值此開館一周年之際,《羊城晚報》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推出原創系列視頻《香港故宮·國寶Talk To You》,讓國寶文物「親自開口」,講述它們與香港故宮之間的奇妙故事。
第四期,請來的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一隻進口玉壺——花葉紋執壺,將用它的「親身經歷」介紹乾隆皇帝收集的進口玉器以及清代的中外工藝交流。

花葉紋執壺是清朝乾隆時期從南亞伊斯蘭地區進入中國,玉執壺上有非常多重複的花樣,花紋以金絲再鑲嵌了碧玉、青金石與紅寶石等製成。

乾隆皇帝非常喜愛產自伊斯蘭地區的玉器,尤其是蒙烏爾帝國進入中國的玉器。當時的蒙烏爾帝國,包括了現今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孟加拉等地區。為了解更多,乾隆皇帝更專門用回語和唐古特語做研究,最後將蒙烏爾帝國的玉器稱為恆都斯坦玉。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研究員蔣得莊介紹,乾隆皇帝其實是一個懂多種語言的天才,會講滿語、漢語、蒙古語、番語(四川地區方言)、藏語、回語(維吾爾族語),因此對周邊國家地區的文化了解非常之深,「他願意學習他們的語言跟文化,然後去跟各個地區的人交往」。

清代中國與鄰近地區往來頻繁,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聯繫日益密切,海外的科學與工藝相繼傳入中國,中國的文化與技術亦傳播到世界各地。蔣得莊表示,故宮藏品中有不少來自外國的物品,香港故宮展出了來自日本、琉球、伊斯蘭地區乃地歐洲地區的文物,見證了清朝中外文化的交流與互鑒。

蔣得莊提到,乾隆皇帝非常喜歡伊斯蘭玉器,伊斯蘭玉器當時也大量被引入中國,同時也影響了中國傳統玉器的設計。乾隆時期以後,中國玉器的設計就加入了非常多伊斯蘭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