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對象多不是長者!2位陪診員談工作點滴 才知都市人有多孤獨

撰文:外灘
出版:更新:

成為陪診師後,時薪100+(人民幣,下同),日行2萬步。「你是女孩子嗎?你是哪一年的?」收到回答後,女孩才小心翼翼地提出需求,她對西西説:「我想去醫院看醫生,已經掛好號了,你能不能陪我去?我害怕。」

西西是陪診師,工作就是陪病人去醫院。第一次陪女孩去時,檢查過程中她發現女孩身體一直在抖,有好幾次差點哭出來。去了3次後,這才得到好消息。兩人幾乎是雀躍着牽着手,走到地鐵站。現在,她們成為了朋友,一直保持着聯繫。‍‍

人生最孤獨的事情,莫過於一個人去醫院。很多人獨自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平常沒甚麼問題,可一旦去了醫院,就會明顯感覺力不從心,這也讓陪診成為一門新興職業。

陪診師不僅是病人的「腿替」和「腦替」,幫忙取號、取藥、繳費,更是他們無助時的精神陪伴。也因此,他們能看到城市裏個人的脆弱和殘酷瞬間。

相關文章:搵工|哪些行業未來10年需求特別大?25種職業按摩師、司機也上榜

+46

做陪診師賺的是辛苦錢

同為陪診師的陳妍,在上海做了1年多。因為照顧生病的丈夫,她常年出入醫院,對這裏的一切熟門熟路。

去年春節,她在醫院門口碰到有人問「需要陪診嗎」,這是她第一次聽到這個崗位。出於好奇,就上網搜了下,發現自己也能做,就在掛出鏈接試了下,沒想到很快就來了單。‍‍‍

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有個女孩凌晨12點加她微信,一上來就問:「你可以陪我做手術嗎?」陳妍有些意外,沒有直接答應,而是跟她聊了幾句。這才發現,原來女孩是獨自在上海工作,已經肚子疼了兩天,最開始以為是小毛病,想着忍一忍就過去了,沒想到越來越嚴重。

其實在找陪診之前,她自己就已經去過醫院了。先去了社區醫院,醫生簡單看了後,建議去大醫院。她又去了家附近的三甲醫院,連掛甚麼科室的號都不知道,一進去就暈頭轉向。她在候診室門口等了兩個多小時,好不容易排到,結果醫生開了一堆檢查,血常規、B超、尿檢……她肚子疼得直冒汗,還要走來走去,強撐着去繳費、做檢查,生怕一不小心暈倒。

醫院做檢查的地方,分佈在不同大樓裏,幾乎每個項目都要排隊。這讓她有了陰影,第二天去做胃鏡時,臨時找到陳妍去陪她。

做胃鏡需要全身麻醉,陳妍不敢簽字,但看着女孩一臉求助的神情,又於心不忍,最終簽了免責協議,等她醒來後如釋重負。

做得久了,陳妍碰到過很多類似瞬間。她接到過一個年輕女孩的諮詢,那個女孩看着跟她女兒年齡差不多,臉上怯生生的,去婦科檢查得知病情後,在科室門口大哭。陳妍看到後,只能輕輕地抱抱她。那一單她沒收費。

她還幫過一位家在安徽的媽媽去問診,這位媽媽產後半年來,膝蓋一直蹲不下去,但查不出原因。這位媽媽一上來就把所有報告、照片、視頻都發過來,還發了個大紅包。為了不辜負這份信任,陳妍熬夜把這些內容整理成文檔,拿給醫生去看。

一般來説,女性病人更願意找女陪診師。病情本身就涉及很多隱私,面對異性,她們往往會難以啓齒。大多數情況下,她每單按時間收費,1小時120元人民幣左右,也有買斷的,比如半天300元,價格彈性很大,超時會額外收費。

她本以為這行做起來很容易,實際上比想象中要累,賺的是辛苦錢。早上有單的話,她要在7點前趕到醫院,一天2萬步打底。不過因為時薪高,勤快點月入過萬並不難。

主動付費的老人其實很少

剛開始做陪診師時,陳妍想當然地以為會有不少老人找自己。可很快,她就發現自己錯了。她服務過300多名客户,60歲以上的老人不到50個,更多是需要安慰的年輕人和不方便來上海的外地人。

老人普遍不太會用手機下單,也不願意為這種虛無縹緲的服務付費。他們心疼錢,又覺得自己還沒老到這種程度,生怕上當受騙。倒是有些不在身邊的兒女,因為不放心,會在網上找陳妍,但大多會千叮嚀萬囑咐:「千萬別告訴他們這是花了錢的。」

一次,陳妍陪一位做口腔治療的阿姨去九院複查。阿姨的女兒在外地做審計,請假會扣工資,一來一回機票超過3000元,專門跑一趟不太划算。

接到150元的預訂費後,陳妍提前一天去科室踩點,把就診和做檢查的路線走了一遍。當天去的時候,還特意拎了袋水果,在手機裏ps了一張跟阿姨女兒的合影,現場拿給阿姨看。

她假裝自己是阿姨女兒的朋友,説自己就在醫院附近工作,過來幫忙照料。

每隔15分鐘,她就會跟阿姨女兒同步實時消息,告訴她前面還有幾個人排隊,醫生是怎麼説的,現在做了甚麼檢查。去診室時,她跟阿姨一起進去,一邊聽醫生講一邊錄音,儘量不遺漏所有細節。事後,她把錄音和文字發過去,又梳理了一版注意事項,這才算結束。

她跟很多類似客户都是一次性交易,之後不再往來,唯獨有一位患高血壓的爺爺是個例外。

這位爺爺也是為數不多自己下單的客户,陳妍接觸後發現,他對醫院的流程,甚至比自己更熟悉,之所以經常復購,可能只是想找個人聊聊天。老人會主動說起自己以前做的工作,以及退休後每天的安排,還說每晚打視頻給孫子講故事,是一天中最開心的事情。

每當這個時候,陳妍都會靜靜聽着。她知道自己改變不了甚麼,無非是扮演着「臨時兒女」,提供一份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

陪診的過程 見證人性的另一面‍‍

做陪診師,總能見到人心最柔軟的一面,但偶爾也會被扎心。西西就遇到過這種情況,她入行兩三個月,遇到過兩次沒有付尾款的情況。

有一回,她幫一位癌症患者去問診。對方在小城醫院確診後,一直覺得難以置信,就在網上查資料問診,得到「可能不是」的回覆。

兩個矛盾答案,給了他一線希望。他找到西西,把所有檢查報告和結果發過來,拜託她去找上海權威醫生看看。西西出於好心,還介紹了個跟他病情差不多的人認識,方便兩人交流。沒想到,醫生看了後一錘定音,「就是癌症,而且已經是晚期了」。對方收到消息後,就失去了聯繫。西西知道他的病情,於心不忍,也不好意思去催他付費。

還有一回,她陪一位老人看病,墊付了560元特效藥,這種藥不在醫保範圍內。她以為老人或子女會轉給她,沒想到對方不僅沒有付藥費,連尾款也沒付。不過,她也跟我們強調:「這些只是小概率事件。」

陪診這一行還沒有嚴格的監管,這種情況無法規避,只能依靠雙方的信任。剛開始,西西只是兼職陪診,實在忙不過來後,索性辭去工作全職做,現在甚至成立了自己的小團隊線上接診。

在她看來,這行門檻不高,但天花板很高,想要做好需要付出大量時間。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獨居和空巢老人達1.18億、獨居青年超7700萬,陪診存在着巨大的市場需求。

陪診師的存在,讓生病的人多了一種選擇,也讓這個城市更有溫度。發生在他們身上那些令人感動、唏噓、無奈的陪診故事,讓我們看到人性的美好與複雜。‍

‍‍‍‍‍‍【延伸閱讀,更多另類行業介紹】

環繞地球10圈 只為愚公移樹 植物獵人:最期待開箱

+25

行業見聞|單位內竟住上500隻曱甴?清潔工分享10大地獄執屋案例

+38

文、編輯/Xin,文中提及名字均為化名,部分信息來自@上海陪診王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