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創醫療資訊平台 提供預約求診、24小時應診資訊
有沒有試過想在下班時求診,卻不知道公司附近還有沒有醫生應診?哪一家診所收醫療卡?身體出現毛病時,應該看哪一門專科?電子及電腦工程出身的工程師伍俊彥(Ivan)經歷過朋友家庭的不幸經歷後,赫然發現大眾原來在生活中經常遇到這些問題,但除了口耳相傳的醫療訊息外,社會上竟沒有一個平台可提供相關及專業可靠的資訊。
伍俊彥(Ivan)在創辦醫療資訊平FindDoc前,其實是有一個故事的:6年前,他聽到印度裔朋友Poonam帶來她家中的噩耗––她的父親Mohan因跌倒而導致頭部重創,陷入昏迷。Poonam和家人竭力希望為Mohan尋找合適的腦外科醫生,無奈網上資訊卻不盡真確,而且渠道很少,尋覓的過程不但令人疲累,更讓她們感到無助和絕望。她向Ivan求助,令Ivan驚訝地發現香港當時原來並沒有一個簡便地協助患者及家屬求醫的平台。可惜,即使家人再努力,Mohan最終再沒有醒過來,於2011年10月離世。
那刻,Ivan不禁在想,假如社會當時已有合適的醫療資訊平台,Poonam的家庭故事會因而改寫嗎?他不知道,但他決心放低原本的生意,從零開始創立醫療資訊平台FindDoc,期望改寫其他家庭的未來。
其實Ivan在創業方面已非初哥,FindDoc是他的第三次創業,但這次創業所蘊含的意義,卻令他甘願把原本的生意交託給伙伴,從而全力創辦這個平台。由沒有醫療背景和聯絡方法,Ivan起初得挨家挨戶向醫生解釋平台的運作方式,還好在努力過後,平台至今已能提供逾6,000位本地醫生的資料,並有330間診所以供用戶預約應診時間,讓用戶可按專科類別、地區及醫療卡種類等分類,尋找及預約醫療服務;平台至今亦已推出了400條與醫療資訊相關的短片,這不但可讓有需要人士能輕鬆地找到合適的醫療服務,也讓醫生有窗口向大眾講解正確的病理知識,從而令雙方都能受惠。
創業靠市場觸覺 成功靠度身改善功能
Ivan三度創業都可稱得上是成功,他指秘訣在於自己能了解市場需要,並說「市場缺乏什麼,需要什麼,就做什麼」。他首兩次創業都是在手上有工作時,因發現到市場有需要而「去馬」,而他這次受到朋友的經歷而啟發後,亦特別進行了相關的資料搜集,「我發現這不只是少數族裔在香港的問題,而是香港當時完全沒有這類型的平台!」
他表示,藉留意用戶的習慣和市場動態從而完善平台的功能,是創業過程不可或缺的一步。透過數據分析,他得知有逾3成的用家會在下班後才求醫,但往往因此而錯過了求診時間,因此他在程式內增設了「網上預約服務」功能,讓用戶能在診所的非辦公時間亦能進行預約;他又明白打工仔因工作忙碌,有時會忘記預約求診時間,所以又在程式裏加入「提醒功能」,期望一切能按用家的需要而度身改善。
另外,他亦從一調查留意到,現今的年輕人在感不適時,會比以往更傾向於尋找中醫接受治療,加上大眾的養生意識也逐年提升,所以FindDoc於本年初便與一本地中成藥企業合作,首次將服務範疇擴展至中醫預約服務中。
我認為創業是解決真實用戶的需求,用科技改善人的生活。
關顧弱勢需要 為建構無障礙社會出力
與以往2次創業以賺取盈利為先的營運方針有點不同,Ivan是次是帶着一份關懷社會的心來創辦FindDoc,而除希望拉近醫者和患者的距離外,他更希望能進一步關心弱勢社群的需要。為此,他在創業初期時便與社福機構「聾耳」合作,聘用了2位聽障員工,以增加他們的社會經驗,並對他們的工作表現讚不絕口,「他們雖然聽不到聲音,但工作上的溝通毫無問題,而且他們非常專注!」
和2位聾人員工接觸後,他開始留意殘疾人士在求診的過程中所面對的困難。「我們要靠打電話預約醫生,但聾人卻無法做到,要家人或社工幫忙,看醫生時也需要有人陪伴翻譯,對部分聾人而言,要在這些『小事』上求助,是很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因此,Ivan希望FindDoc日後推出的預約服務可以顧及到他們求診的需要,而他亦正與香港中文大學洽談製作「醫療手語詞庫」,將來推出「無聲」的醫療資訊短片,讓聽障人士也能了解更多病理知識並懂得及早求醫。
Poonam家的後續故事:
Ivan現今仍在努力地發展他的醫療資訊平台,而其實,他朋友Poonam的家,在爸爸Mohan離世後亦起了點變化,因為Poonam的弟弟得知Ivan因當日父親求醫無門一事而創業,因而大受感動,並決定繼承他爸爸生前當西裝裁縫的工作,將負面情緒化為正向的動力,後來更親手為Ivan做了一套西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