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成大勢 實體店需轉型 Snaptee創辦人:人流還值錢嗎?

撰文:文耀倫
出版:更新:
Snaptee以推出應用程式起家,但其實偉倫在背後還有更多技術及營商的考慮,程式只是他開拓國際市場的一個窗口。(羅君豪攝)

電子商貿已成大勢,就以去年美國的「黑色星期五」為例,在網店消費的人數已比前往實體店購物的人數為多。創辦個人設計T恤平台Snaptee的項偉倫深知零售業早已改變了營運方向,不過當他看好在智能手機及流動網絡上營銷時,卻於去年在香港開始試辦實體店及pop-up store,甚至有意將開店的念頭擴展至包括日本及歐美等地區,嘗試在網絡與現實世界作雙線發展,並駕齊驅。

相關文章:我tee繪出我故事 本地app推個人T恤設計服務

「香港是一個很好的實體店實驗場,如在這裏成功,我便可將這種經營模式帶到海外再發展」,偉倫如此說。大眾的生活模式轉變,令O2O(online to offline)的經營模式盛行,使零售業到了一個需要作出大轉變的時刻,偉倫指在智能手機普及的狀況下,只有能適應這轉變的企業才會勝出,而e-commerce亦同時帶出實體店存在價值的疑問,「現在很多人都是先入店舖睇貨,轉眼間便走到店外上網格價,甚至直接利用手機購買產品。在這種狀況下,人流還值錢嗎?」

創辦Snaptee後,項偉倫笑言儘管仍會購買其他品牌的衣服,不過自家品牌的成品已不知不覺地佔據了衣櫃的4分1空間。(羅君豪攝)

偉倫指,零售企業如要思考是否仍有開設實體店的價值,便應先釐清自己要滿足顧客的需要到哪個程度,「例如便利店會存放檸檬茶,因為它要滿足顧客即時的需要,但如大家要買一架汽車,就不用即買即用。買衫亦是如此,除非客人是要立即穿上身,否則這也不是即時的需要。」因此時裝店未來仍有開設實體舖的需要,但目標可不只在於吸引人流,而是要提供網上購物所無法給予的體驗。

他認為零售業界應該要多作嘗試,才能了解自己的需要。以Snaptee來說,品牌於2016年曾在主題公園、嘉年華及市集等開設pop-up store,因品牌希望提供一種讓顧客即席設計一件tee的體驗,而偉倫與團隊亦開發了相關裝置,使顧客可即時預覽自己的設計,令創作過程變得比在手機上更有趣,他亦建議時裝店可嘗試採用IoT(物聯網)技術,如具互動功能的鏡子,便能即時顯示同一款衫紅色及藍色的效果,讓顧客可經歷更有趣的消費過程。

立即按此 追蹤更多StartmeupHK 2017活動花絮!

提起業界要多作嘗試,少不免會遇上同行互相「參考」的狀況,作為成立只有數年的創企,偉倫坦言總有別人會抄襲他的營運模式,但他卻不太在意這個狀況,「以Startup的角度來說,試得早、做得快是一種自我保護,因為速度可以抵銷危險,別人如跟著我的方法做,不代表他們可照抄,因為他們抄襲的可能是我在嘗試,但發覺做錯了的事,照抄也可能是抄錯。」例如,Snaptee表面上是以手機應用程式運作,但偉倫其實是特別為背後的生產線編寫了一個系統,這就是品牌能保證在顧客落單一刻起,於48小時便出貨的原因,「確實有些公司與我們的經營模式相似,或許它們都可做到這個製作速度,但它們應該也不敢完全作出48小時出貨的保證。」

為將T恤設計由手機應用程式帶到實體店,品牌剛研發出獨家裝置,讓顧客只需將設計放在掃瞄器上(圖中左下方的紅色機器),便能即時在屏幕上預覽設計成果。(陳焯煇攝)

作為本屆StartmeupHK活動其中一位上台分享創業經驗的嘉賓,偉倫樂見香港開始有舉辦這樣大型的創業活動,認為這是讓創業者結識各個界別人士的好機會,「香港在6、7年前沒多少這樣的活動,我那時跟一些創業者都在想,這些活動除要有科技界人士參與外,還應有來自金融及物流等不同界別的人參與才有幫助。」以往亦曾遠赴海外參加創業活動的他,最後亦建議本地巨企可參考日本企業支持風險投資(Venture Captial,VC)的做法:「日本的VC生態是每間大企業都會設有VC部門,專責投資在與能與本業風險對沖,或是有助本業未來發展的創企身上。」他覺得香港的大機構忽略了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而就算它們是有充足的資金儲備,其實也不代表一定能風平浪靜,因此這些企業除要有穩健的投資外,亦可向創企投資,以在加速本地生態圈的發展外,亦能分擔自身的營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