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橋救社會】派對過後遺害無窮 「走塑」女生創餐具出租服務
社會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議題等待被關注和被解決,政策覆蓋不到的癢處,只能依靠非政府組織(NGO)、慈善團體或熱心人的主動支援,然而NGO的效能需仰賴政府撥款,慈善團體的工作受制於每年的善款數字,熱心人的捐助亦非恆常。環境與人口老化等問題,一個個燙手山芋,誰想觸碰?幸好,社會上有一群「自找麻煩」的年輕人,他們熱血、善心、「食腦」亦信奉巿場力量,決意要在最具挑戰性的領域「扭」出一盤生意,診治社會。
攝影: 曾梓洋、受訪者提供圖片
塑膠危機:1萬元起家的出租餐具服務
有試過在派對上拿着飲品與人聊天,一轉頭,紙杯就不知擱在何處嗎?假如30人的派對上出現10個這樣的「大頭蝦」,一人用2隻杯,垃圾桶最後便要接收40隻紙杯,更莫計其他紙碟和塑膠刀叉。根據環保署數字,香港於2014年便棄置約6萬噸塑膠及發泡膠餐具,數量驚人。
利穎珊(Wing)從前的工作正需要籌辦活動,眼見一個短短15分鐘的Tea Break產生大量塑膠垃圾,心裏為這些未被用盡的資源「唔抵」,並開始思考怎樣可以減少浪費即棄餐具。上網搜索一輪,她發現現時巿場上並沒有專門租餐具的公司,活動主辦方如想要重用餐具,就必須訂購一定金額的「到會」,相關公司才提供杯杯碟碟。「這些服務其實以食物為主,餐具為次,因此可見在中小型派對活動上,既有重用餐具的需求,卻找不到供應。」
於是,Wing在2014年尾開設了「We-use」 Facebook專頁試水溫,沒料到第一單生意很快就送上門。「當時有NGO和我一樣抱着不想浪費的心態,在網上搜尋租餐具便找到我的專頁,於是促成第一單60人的生意。」
有了訂單,Wing才投入不足一萬元購置杯碟刀叉,而為引證這盤無人做的生意是否可行,Wing親自負責執貨及送貨,至活動結束之後,又把用過的餐具送到朋友公司借出的pantry清洗。花足一日時光體驗,她得出的結論是「自己應付得到,但作為一盤生意,要思考怎樣可以把它做大。」
為解決洗碗這個不複雜卻費時的工序,Wing決定把有關的難題交給專家——家庭主婦去處理。「現在每次收回用過的餐具,我們會直接送到主婦手上,並按需清洗的碗碟數量支薪。」 Wing指出,現時每單生意的三分一為清潔成本,公司現時最多可以出租600人的餐具,一套普通餐具每人平均收費約10元。雖然不設最低出租量,但Wing會向每張單額外收取運輸成本,因此客戶光顧都不會租用太少數量。
擴大市場版圖 回頭客愈來愈多
We-use現時每月有10至20單生意,客戶主要為商業客戶、學校或教會聚會、NGO及私人派對。「不少家長為小朋友開生日派對,都希望樹立榜樣,避免用即棄餐具,另外亦有商業客戶不想浪費,但指明要用高級一點的玻璃餐具和食物盤,我們也因此而購置了。」
因應客戶需要才添置用具,Wing自言公司一直都處於收支平衡狀態,不過由於仍在起步階段,Wing笑說至今從未「出糧」,而賺到的利潤都回歸公司身上。去年起,她便在新蒲崗租倉放置餐具,自己則維持一至五的正職工作,周末才投入生意。
對於未來發展,Wing甚有信心,因為她已有不少認同其理念的回頭客。「最開心是有公司客人每次辦活動都回來找我們,過程中讓每個參與者都知道,辦活動除了紙杯紙碟,原來還有別的選擇。」
做綠色生意,Wing認為最大的挑戰是把不注重環保的人都納入其事業版圖內,「有環保意識的人只有那麼多,但你不能來來去去只做一批人的生意,怎樣擴大有環保意識的人的數量,令你的客戶群愈來愈多就是挑戰所在。」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