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發展】港珠澳大橋係咪一個伏?剖析香港競爭力下滑原因!
【港珠澳大橋.大灣區】無可否認,我們熟悉的「香港」近年與各種負面代名詞掛勾:年輕人感迷失、經濟發展失速、普羅市民因樓價高企而流離失所(一點也不誇張,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全世界最低)。然後,主流香港人講得最多的一個話題,大概只是「移民」。
曾幾何時,這粒「東方之珠」遍地黃金,香港人魚翅撈飯,無論打工還是做生意,炒股抑或炒樓,在這裏一切都有可能,你的成就的界限,完全取決於你的眼光與眼界。除此以外,香港的娛樂文化,散發萬丈光芒,全亞洲都嚮往 Hong Kong 發生着的一切。何時開始?香港變成這個樣子?或者更重要的是,香港能否「再次偉大起來」?
1. 香港式「偉大」的前世今生
眾所周知,香港本來是一個寂寂無名的漁村,偶爾存在於中國南端的天涯海角。一切改變始於鴉片戰爭後,英國人將香港收歸為遠東殖民地,在殖民地官員英式法治與管理下,這個小漁村得以多次在帝國飄搖及軍閥割據,甚至後來北望神州政治鬥爭時期均幸免於難,蓬勃發展與成長,並且成為一個貿易自由港。香港人經濟發展的基因極度外向,華人身份卻極速學好英文與全世界做生意,先幫外國做低端的加工工業或低買高賣的貿易,後來轉型為遠東金融中心。
90年代開始成為大批中國國企與民企的上市融資平台,大批港人銀行家與融資產業鏈從業員如律師、會計師等從中獲取巨大商業利益。同時間,香港人走進百廢待興的中國大陸開工廠,一樣賺得盤滿缽滿。除此以外,上述的貿易行業,一樣經歷了黃金90年代:任何貨品的中國/外國進出口,基於船公司路線,各地法規,以及資訊不平均等因素,幾乎必經香港的港口及香港貿易行,「利錢」極豐。
2. 香港是如何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Damn homie, in high school you were the man, what the f__k happened to you?
「唔係啊嘛,你以前好威㗎,做乜而家搞到咁?」 這樣一句話,大概戳中很多香港人的心坎深處。要講香港的「陷落」,必須先講香港哪些地方落後了,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如果問香港本地年輕人,對香港最不滿的地方大概是兩件事:
1. 生活方式的徹底改變
2. 令人失望的 (沒有) 政制發展
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大概是「 生活方式的徹底改變」,這個廣泛的說法包括了幾個重點:
▶ 樓價全球最高,年輕人再也買不起樓
▶ 努力擠身很多從前賺錢的行業與職業,卻發現已經是明日黃花,夕陽行業
▶ 創業成本高,而且香港本土市場細,成功個案不多
▶ 走在熟悉的街道,卻發現愈來愈少店舖適宜本地人消費,而愈來愈多變成針對土豪或旅客的名店與金行
綜合起來,香港本應朝氣勃勃的年輕人,連卑微如「成家立室」的目標也變得近乎不可能,非得靠兩邊家庭幾代人的積蓄協助才能成事。所謂「成功需父幹」,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你問的是那些已經「上岸」賺夠錢的中年人及銀行家,他們對香港最大的抱怨,大概是香港這個地方再也沒有偉大的新企業崛起,尤其是當周邊城市如曾經的窮鄰居深圳都有如騰訊等科網企業崛起時,曾經的四小龍之中的晚輩如星加坡及南韓均在不少行業發光發亮,從席捲世界的娛樂事業如韓劇及最近的「Crazy Rich Asians」,到電子產品如Samsung及超越香港的星加坡金融產業。
20年過去,香港卻依然由那些熟悉的老牌名字主宰:長實、新鴻基、新世界、恆基。全部都是地產商。他們抱怨香港年輕人再也沒有征服世界的野心,變得內向,甚至演化成「廢青文化」,承認一事無成為常態,甚至以此為傲。
3. 香港,點算?
對於香港失速的問題,不同人有不同解讀,也有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例如,對於樓價高企問題,香港政府在2018年主張進行超大型填海項目,在茫茫大海中,另外建立一個大型都會城市,計畫提供住宅予超過100萬人。這是個看起來十分有效方案。然而,問題是,政府初步估算需要動用庫房5000億元,佔了全香港庫房儲備的一半,尤其是香港近年所有基建幾乎都有超支問題,這個填海計劃隨時完全掏空香港所有儲備。更大的問題,是香港人不再相信政府用錢的目的與手法。原因是,近年各種基建項目,所費成本均看似比國際其他地方同類基建遠遠為高。當然,每個工程項目也有其獨特複雜之處,但起碼觀感看起來令人十分擔心,助長了「官商勾結」只說。
就政府而言,無論其目標是否為了解決香港上述的問題,似乎卻極度迷信於「基建」這回事,各式各樣的鐵路與高速公路,到最近落成的「港珠澳大橋」,均在理論層面勉強站得住腳:無論是凱恩斯理論的Government Spending,抑或是提高經濟產能所謂「供給側」 (Aggregate Supply),理論上是可以促進經濟長遠發展。
當然,以上基建很多在「國家」大型發展項目的藍圖下發生,而香港部分只佔其中一個小環節:從一帶一路,到直接影響香港的「大灣區」概念,背後目的惹來許多猜測。起碼,表面看來,這類基建增強了香港與周邊地區的交通網絡,縮短了交通時間。香港擁有一大片可以快速到達的「腹地」,理論上香港人可以更容易北上搞生意,大陸人可以更容易來香港融資與購物,聽起來很好,不是嗎?
但是,尤其是後者,即方便大陸人來香港做事與旅行,這正正是香港年輕人對香港「生活方式的徹底改變」的不滿原因。至於,香港人可以更容易北上搞生意,問題是他們想這樣做嗎?
4. 香港年輕人 想去珠海做生意嗎?
任何熟悉香港的人,對於這個問題很快內心已經有了答案,而答案是否定的。很多人輕易地將這樣的答案歸類為香港人討厭大陸,或是大香港心態。然而,如此現象,其實是人性自然而然。
全世界大城市一樣有同樣問題:大城市的人,其實是多數一兩代人之前從外面來定居的,當時多數是為了更好的經濟機會,然而,他們的子女,甚至是第一代來的人,只要在大城市住久了,肯定會「愛上」這個大城市,並有強烈歸屬感,從紐約到上海,東京與台北,一樣有這個情況。對於在大城市居住的人,要走的話,除非是去一個他們認為「同級」的地方,例如香港人而言,走是很多人想走,但多數想去歐美或者澳洲,或起碼去台灣,最差都去上海。「大灣區」地方,對香港年輕人而言,肯定是不入流的。
同理,SJ團隊早前與上海年輕人朋友,亦探討過類似話題。上海年輕人經歷着與香港年輕人神奇地相似的問題,主要圍繞「外來人」這個問題,以及本地人慢慢被逼走,卻無路可退,皆因上海人自視頗高,二三線城市不願意去,來香港都幾乎覺得紆尊降貴了,而去美國,則是他們首選中的首選。
當然,這裏亦帶到另外一個問題,是香港年輕人去到珠海又能怎樣?沒得上Facebook,但可以用Wechat與吃海底撈,北上創業,理論上有13億人市場,隨時幾年後發達「衣錦還香」。然而,除了香港明星看準「香港」這塊牌匾依然有點吸引力而北上掘金以外,有幾多行業香港人在大陸依然有優勢?甚至是,不處於劣勢,可能已經很好了。
5. 機會,肯定是有的
即便如此,撇除任何陰謀論以及容易的批評,這類基建與政策,與全球一體化背後理論其實同出一脈,鼓勵人口流動,例如一個香港年輕人,本身熱愛煮食,在香港因為高昂租金開不了餐廳,跑到成本較低的珠海則可能成功創業,甚至幾年後擴張規模,成為大型飲食集團。Well, that is the dream that they are selling you.
但同理地,珠海熱愛計數的年輕人,都跑來香港做Banker,這就符合了「換血論」的陰謀論。如果這條橋就是帶來這個結局,香港人想要嗎?香港還是香港嗎?
Bottom line:橋將帶來:競爭>機會,還是機會>競爭?
正如以上例子,你要上去賺13億人的錢,亦得先考慮自身條件是否合適,以及上面的競爭情況。
而像港珠澳大橋,高鐵,以及整個大灣區概念,撇除政治目的,經濟實際層面就是為香港帶來了兩件事:
1. 競爭
2. 機會
如果帶來的機會比競爭多,那麼香港本地人很可能從中得益,反之亦然。但正如美國,竟然會在2018年「閉關」,代表着什麼? 這裏讓大家自行參透道理,只能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自身的競爭力才是最重要的。香港人必須有實力,才能Make HK Great Again。
SJ結語
實力!實力!實力!
打鐵還需自身硬啊,學President Xi話齋……
【原文轉載自StealJobs.com。StealJobs全面透露各行各業人工,工時,晉升前景,以及入行攻略,歡迎匿名提供收入資料。】
【職場熱話】香港返工、深圳定居 生活質素10級跳? 網民:不了
早就有不少人繼續在香港返工,但卻已搬到深圳居住,貪那裏的生活成本便宜,居住地方又大,早前亦網民分享同事搬到深圳以後,生活質素大大提升,引來其他人的熱烈回應。
立即下載《香港01》,緊貼公務員職位空缺、勞工處筍工推介,了解CV、面試致勝技巧!
下載網址:
https://hk01.app.link/bkbJyY5t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