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危機】投身金融感迷惘 十優生:幫人賺錢對自己有咩意義?

撰文:梁啟敏
出版:更新:

LinkedIn早前發佈一項「青年危機」報告,分析年輕人在事業上感迷失的原因。
其實2003年的會考十優尖子鄺文傑(Aleck)也曾遇過這困局:拔尖入讀中大計量金融學系,任職包括Morgan Standley等幾間知名金融機構,但終發覺事業性質與自己所追求的意義不同,因而轉職為表達藝術治療師。
10A、神科畢業、獲金融大企聘用,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人生勝利組的入場券,但Aleck的經歷正好證明,事業路該怎樣走,最好還是由自己決定。

Aleck在2008年大學畢業,遇上金融海嘯,花了差不多半年才找到第一份工作。(陳嘉元攝)

10A、神科畢業、獲金融大企聘用,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人生勝利組的入場券,但Aleck的經歷正好證明,事業路該怎樣走,最好還是由自己決定。

從小讀書順風順水的Aleck,自言家庭沒有給他讀書壓力,「我對很多科目都有興趣,會自發安排時間溫書。」會考10A的成績當然令他喜出望外,雖然一開始有考慮修讀音樂或物理,但輾轉入了中大計量金融學系,「當時很少聽人講會以音樂或藝術當職業,所以將自己感興趣的物理學系放在A1,及後亦獲取錄,但之後跟其他拔尖的同學聊天時,發現計量金融也頗適合自己,一來有自己擅長的數理,二來我喜歡與人溝通,而且讀這一科,比較符合社會覺得尖子要讀『神科』的期望,將來事業的發展也相對順利。」如是者,Aleck便成為中大其中一科「神科」的學生。

在計量金融學系畢業,搵工理應沒什麼難度吧,豈料世界原來不像Aleck所預期:他於2008年畢業,同年全球遇上金融海嘯,使他花了差不多半年才找到一份從事學術及市場調查的工作;一年後,他便轉職至一間資產管理公司並獲上司重用,令他學會不少全球股票及債券投資的知識,惟公司在兩年後從香港撤資,使他突然失業。還好,他後來獲獵頭公司邀請,加入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擔任日語分析師。

Aleck在大學副修日文,能勝任分析日本市場的工作,但每日對着年報和數據做分析,令他非常枯燥乏味,「好像機械人,不能發揮個人能力。」(陳嘉元攝)

在大學副修日文的Aleck,能勝任分析日本市場的工作,但每日對着年報和數據做分析,令他非常枯燥乏味,「好像機械人,不能發揮個人能力。」他又開始質疑,「不斷幫人賺錢,對自己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因此,在Morgan Stanley工作的時,他便計劃進修。

他曾想過讀MBA,但擔心今後人生會一直悶下去,也想過修讀心理學碩士課程,但課程並不適合他,至後來有朋友告訴他港大開設了第一屆表達藝術治療碩士課程,課程結合了心理學與藝術,而自幼已接觸中、西樂器Aleck,工餘時也有參與音樂表演、寫歌及戲劇,覺得這會是一個理想的進修機會。如是者,他便開始接觸藝術治療的種種,及後更終於脫離金融行業,當上表達藝術治療師。

Aleck建議身處迷惘期的年輕人為自己「諗多點」,多向身邊人,如朋友、上司等尋求意見,看看甚麼適合自己,從而了解轉行的可能性。(陳嘉元攝)

賺錢的目的是什麼?

回想在Morgan Stanley工作尾聲,Aleck曾因上司介紹到Trading部門面試,該主管得知他工餘時間修讀表達藝術治療課程時,就有一點意見。「他覺得我應該全心全意打工,讀這個課程是浪費時間,那一刻,我覺得自己離開公司並不是壞事,因我和他追求的東西並不相同。」他指,對該主管而言,一星期上班七天,為的是賺更多錢,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質素,這也提醒了Aleck要清楚自己賺錢的目的及工作能否為他帶來金錢以外,包括發揮個人長處及找到人生意義等的目標。

他相信,年輕人在身處迷惘期時,應要「諗多一點」,並多向朋友及上司等身邊人尋求意見,看看哪些事情適合自己,從而了解轉行的可能性,「當然,要平衡個人經濟負擔等問題,不是有夢想就『大晒』,但即使在任何時候轉工,其實都不會算遲。」他又指,人生有很多可能性,年輕人要有勇氣面對未知的將來。他坦言,當年28歲決定辭職轉行時,也因與身邊同齡朋友比較而不開心,但他不斷提醒自己,人人的路都不同,「因為即使我行對方的路,也不一定最適合自己。」

立即下載《香港01》,緊貼公務員職位空缺、勞工處筍工推介,了解CV、面試致勝技巧!
下載網址:
https://hk01.app.link/bkbJyY5t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