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工作.三】連做34小時 日理過百症 制度逼公院醫生硬食?
早前有報道指,本屆政府無意推行合約工時或標準工時法例,只為飲食、酒店及旅遊、零售及物流等11個行業制定工時指引。然而港人工時長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有調查指香港人每周平均工時超過50小時,比全球的平均工時多38%,有個別工種的工時更達60小時或以上。
然而,有公立醫院前線醫生指,他們在on call(當值)時要連「踩」30至34小時,「有時完全無得瞓,做到好躁,但都只可以咬實牙關捱下去。」這樣的職場生活,究竟可拜託誰來改善?
任職九龍區公立醫院外科醫生的李醫生(化名)指,他星期一至五返7點放5點,工作較忙碌時需要做到6、7點才放工,星期六、日則要與其他外科醫生輪流到醫院巡房。他指,最辛苦的是每個月4至5次on call,「返完7點至5點後開始當值,做到第2日下午1點,有時會加班到5點。幸運的話可以瞓到2至3小時,不過很多時候都完全冇得瞓。」
逢星期一至五,李醫生每天早、午各巡房1次,之後協助專科醫生做手術,又要收門診急症,為病人做檢查或緊急開刀;1星期亦有2天要看門診,約3小時處理15至20個病人,平均1個病人只有十多分鐘應診時間。他坦言,肝膽胰外科門診是專科門診,不是看傷風感冒,要處理患膽石、小腸氣,甚至肝癌的病人,十多分鐘的應診時間並不足夠。
1日處理超過100個病人
至於1個月4至5次的on call,晚上就是李醫生最忙碌的時間,他表示,晚上會有很多病人因發燒、嘔吐、盲腸炎、穿腸等情況入院,他要評估病人是否需要掃瞄或做緊急手術,「平均每晚收30個新症,密密做,好辛苦。」此外,醫院外科部門有4個病房,共有約200名病人,如有任何突發情況,李醫生亦要立即處理,「有時完全冇得瞓,做到好躁,但都只可以咬實牙關捱下去。」
此外,工作量不設上限亦令醫生工作壓力大增。李醫生舉例指,現時肝膽胰外科門診約有5名醫生,理應1日處理約70個病人,可是,公立醫院一直長期「爆煲」,非急症的病人要排2年,由於病人太多,醫生又不忍病人要等更長時間,因此長期超額睇症,1日要處理超過100個病人。「現時沒有法例規管醫生與病人的比例,管理層一直選擇性失明,不會按需要增加人手及資源,用『5個蓋遮10個煲』的心態過骨。明明是制度出現問題,但醫生就要『硬食』後果。」
私院多勞多得 醫生急跳槽
此外,李醫生指,由於公立醫院不可以揀症,但私家醫院則可以拒收病人,故很多高風險的病症都要由公立醫院醫生接手,「試過有食薄血丸的病人因發燒及肚痛,到某私家醫院求診,但因服務薄血丸的人如需切盲腸,手術風險非常高,因此院方便再call白車,將病人送到公立醫院。」
李醫生直言,現時公立醫院醫生的人工算高,但私立醫院醫生的人工更是高得誇張,「他們多勞多得,例如插1條胃鏡可賺2、3千元,一個上晝插15條胃鏡就賺到幾萬蚊。他們又可以選擇on call與否,調節工作時間。至於公立醫院醫生,無論你好懶,抑或做到200%,都是一樣的人工。」因此,不少公立醫院醫生選擇跳槽到私家醫院。
公立醫院醫生流失率創10年新高,達5.9%,去年全年共314名全職醫生離職。早前政府建議輸入海外醫生,紓緩人手不足問題,李醫生表示,其實香港的醫生人數足夠,最大的問題是公私營醫院的人手及資源分配嚴重失衡。他指,「現時5成的公立醫院專科醫生,照顧9成病人,另外5成的私家醫生,則照顧餘下1成的病人。不能理解為何政府願意花錢聘請外地醫生,但不願意花錢挽留及增聘本地公立醫院醫生。即使外地醫生考獲本地的執業牌照,又有多少個會留在公立醫院同你『捱生捱死』?」
李醫生在公立醫院工作7年,雖然面對崩潰的醫療制度,但仍一直堅持下去,「公立醫院的病人真係有需要,冇錢的人都要睇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