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vator Pitch】電梯內贏評審關注? 創業者盡用1分鐘博突圍

撰文:文耀倫
出版:更新:

平日搭𨋢時喜歡做什麼?睇電話、傾偈、放空?原來對創業者來說,這幾十秒說不定是一個成功爭取投資者關注的好機會。
日前來自本地及海外共100隊創企參與了由香港科技園公司主辦的「電梯募投比賽 2017」(Elevator Pitch),嘗試以1分鐘贏得投資者賞識。看着他們各出其謀,口說不停又在指手劃腳,就知道,這趟為時1分鐘的搭𨋢旅程原來可以很緊張又很精彩。

空間與時間受限,卻更講求直接了當,elevator pitch的難度與樂趣與一般pitching實在不同。(大會提供)

香港人可能較少接觸電梯募投(Elevator Pitch),其實它早已在歐美地區盛行,指自己如跟一位重要人物搭乘同一部𨋢,便會把握這數十秒時間,用盡方法爭取對方的關注。而全球首個環球電梯募投比賽(Elevator World Tour)是在加拿大舉辦,參賽者要在限時1分鐘內向評審介紹自己的公司,以爭取及後的3分鐘台上發言機會,讓評審可進一步認識他們。

這項活動於去年首次來港,今年再度舉辦,與上屆最不同的地方就是本地與海外參賽創企的比例由9:1變為6:4,即海外創企的數目有接近40間。文化背景不同,行業範疇也不同,每位參賽者利用1分鐘的方法自然也令人驚喜,使比賽比過往更精彩,亦更具挑戰。

Style 1:隨心派

【Amit Pate,英國】「這是我首次來香港,原來這裏竟有這樣有趣的創業活動的嗎?」(張浩維攝)

1分鐘,有時候連介紹自己也未夠用吧,所以來自英國倫敦的創業者,開設智能體育場地管理系統Snapify的Amit Pate笑言,只用了2小時作準備,「帶起這個頭箍,讓評審看到我這個模樣,不就足夠了嗎?」結果他真的在1分鐘內說個不停……

【Chris Chuter,美國】「今天的氣氛很好,真是熱鬧得瘋狂!」(張浩維攝)

同樣隨心率性的還有來自美國,設計出的訪客通知系統peeple的Chris Chuter。早已投入熱鬧氣氛的他,以半開玩笑半自信的態度回答記者提問,「要準備的嗎?我早已有100萬位顧客,現在不過是再加多2位(評審)罷!我必定能進入最後10強的!」雖然最終未能在final pitch的講台上見到他,但此番豪言也是少在本地創業圈裏遇到吧!

Style 2:道具派

【Allen Wong,香港】「這部Smart Kiosk還可以加入遊戲元素,大家只需將手機連線,便可一起參與互動遊戲。」(張浩維攝)

其實,撇除Amit及Chris這類以經驗及直覺參賽的選手外,不少參加者是有好好準備應戰的,iPad、模型、產品prototype、講稿甚至油畫(!?)都有登場,而由業務發展總監Allen Wong代表參賽的本地創企Smarkie,就帶同了造工精緻的模型參賽。「我的同事用了1個星期幫我做了這個附有機關的Smart Kiosk模型。這部Smart Kiosk的實物設有一個特大觸碰式屏幕,適合放在商場及巴士站等地方,可以用來發佈資訊,亦能加入遊戲、禮品換領及售賣產品等功能。」

他手上的模型,機面的屏幕是可以轉換的,打開機身下身,又會彈出一個產品sample,很精緻。拿着這個模型跟評審介紹,他們自然很容易明白Allen的公司正在從事什麼研發。

Style 3:策劃派

【鄧進一David,香港】「我公司是向企業處理ICO(首次代幣發行)事宜,不過業務內容很難用1分鐘就說得清,希望有機會上台向評審再解釋一次吧!」(張浩維攝)

有道具「傍身」,當然方便說話,但難道只屬「BB階段」,連產品也未成形,或是根本沒實體產品的公司就要舉手投降嗎?也不用灰心,因為大家還有一張嘴以及靈活的腦袋!

成立不足1年,卻已利用包括blockchain(區域鏈)和ethereum(以太坊)等技術協助了連同2間上市公司,總共13間公司處理ICO(首次虛擬代幣發行)事宜的Bee Hive Network Information,能推出這樣的FinTech產品當然夠創新,但要在比賽的1分鐘內作完整介紹就非常有難度,所以它的行政總裁鄧進一(David)便先用約30秒時間將要介紹的都說清楚,然後補上一句:「我明白這議題會有很多爭議,我希望晚點有機會再講解得更多」,引起評審關注,再即場回答評審的題問。就這樣,他便成功佔得10強一席位,能於台上有3分鐘發言權,並接受評審長達5分鐘的提及。時間充裕了,他自然可更詳盡及仔細地講解公司的運作及發展潛力,而他最後亦贏得了全場季軍。

Style 4:知人所需

做pitching當然要有備而戰,當被評審問起,要講出藍鑽與世上第一及第三堅硬的東西作比較時,Alfred一樣應對自如。(張浩維攝)

成功就是這樣奇妙:並沒有一條絕對的路達到,但只要將各樣適合的事情放在一起,它便自然會出現。

看看贏得全場總冠軍的科研創企Cathay Photonic,它才短短成立3年,但卻已憑硬度僅次於鑽石的藍鑽製成,可應用在玻璃及塑膠等多種物料以增強硬度的鍍膜技術,贏得第44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全場最高榮譽大獎,亦在短短時間裏遞交了14項專利申請(其中3項已成功獲取),如此豐富的「威水史」當然能贏得評審的好感。

但履歷好也不代表必勝,因Cathay Photonic去年就是10強止步,所以團隊今年就改派了總監陳慶忠(Alfred)出賽。但見語速極快的他在電梯內說個不停,又一邊拿出手機玻璃及相機鏡頭向評審講解,縱使無法見到評審樣貌,但從語氣及反應已知他們對Alfred的說話很感興趣。Alfred及後成為10強,並在台上繼續有着出色表現,遇上評審提出的疑問及難題亦逐一解答,讓他在完成第二階段募投時,竟獲得台下一陣歡呼聲。

其實現職浸會大學知識轉移處主管的Alfred,一直與本地及海外創業圈有着聯繫,並經常協助學生處理種種創業事宜。問及他對募投的心得,他如此說:「做募投,並不是要說『想講的事』,而是要說『對方想聽到的東西』,而且還要是確保對方是聽得明白。例如這次面對的是投資者,我便會告訴他們(這技術)有沒有利潤,及可以賺多少錢等。」

其他參加者及部分評審意見:

+4

是次活動氣氛熱鬧,但在落幕後,其他創業者所得的難道就只是與2位評審所相處的1分鐘嗎?或許就用上一屆冠軍得獎者,研發Orii戒指電話的Kevin的一番話作結:「可以說,活動是完結了,但創企之間的對話卻並未完結」。其實,當台上活動正在進行時,台下亦有不少企業、投資者及傳媒積極地結識各間創企,發掘更多合作空間。能成功用1分鐘贏得注目當然厲害,但若是未掌握相關技巧,也毋需灰心,因為更多對談的機會是在日積月累的關係裏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