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Tech.Hackathon】濃縮版創業體驗 諗橋解決醫生處理不了事情

撰文:文耀倫
出版:更新:

有誰想返工返到「滑哂啞」或是有志難伸呢?然而面對着各種現實限制時,燒得再旺的火也得黯淡下來。這種無力感其實不只出現在一般打工仔身上,就算是擁有專業資格的專科醫生,當處理過每天排山倒海般的工作後,也實在沒有多少空餘時間改變業內狀況。
於上周進行,一個以「醫療科技」為主題的黑客馬拉松活動(Hackathon,簡稱黑客松),便聚集了50位有着不同教育背景的年輕人發揮創意,嘗試用科技來探索醫療業界未來可有什麼出路。

心臟科醫生陳麒尹向MedTech Hackathon參加者講解進行「通波仔」手術的事前須知。(大會提供)

社區護理 醫生能力之外

醫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各個專科自有各自需要處理的狀況,而據香港大學心臟科名譽助理教授及瑪麗醫院心臟科副顧問醫生陳麒尹(Dr. Kelvin Chan)表示,以心臟科來說,現時因急症而求診及長期覆診而來的病人,數目各佔一半,「心臟科的急症多是來自需急性『通波仔』,或因心肌炎和急性心衰竭而來的病人,而由於問題是不能根治,所以他們便變成需長期覆診的病患者。」他指病人逗留在醫院接受治療的時間不算長,更多時間是在社區裏,所以若有方法把病人的日常照顧得好,便可減輕醫療服務的壓力。

陳醫生相信科技可應用在病人復康及監察身體狀況方面,但對每天工作差不多12小時,每月還有6至7日須24小時隨時候命進行緊急「通波仔」服務的他來說,實在再沒多少能力抽空參與研發醫療科技,因此在得悉香港科技園公司與香港大學再度舉辦MedTech Hackathon時,他便積極參與,邀請部分參加者前來醫院了解醫生與病人日常面對的處境,並允許他們走入手術室,觀察整個「通波仔」手術的過程。

「醫療科技的前瞻性很高,但亦很『離地』,一般市民未必很快便用得到,所以我們需要一些(將科技)重新組合,夠『貼地』又適用在社區的新概念。這群參加者都很醒目,很快找出在制度及醫療服務上的盲點和樽頸位,並努力尋找解決方案。」

每次做手術,都是病人將生命交託給自己的時候,所以醫生事前需專心及認真地作準備。(大會提供)

一周密集式活動

這個名為「DreamCatchers醫療科技黑客松」的活動其實已是第二年舉辦,大會亦再度邀得美國史丹福大學合作,讓來自醫科、醫療設計、工程、商業及計算學等40位港大學生、畢業生及於初創公司工作的參加者就「醫院以外的醫療保健」為題,與10位史丹福大學代表分組,就心臟科、骨科、眼科、放射科、腫瘤科及健康運動等範疇,發掘及設計各種以科技來提升現今醫療服務及效益的創新方案。

說是一個比賽,但這個Hackathon其實更像一個的創業工作坊,因為參加者於為期一周的活動,須到醫院視察及訪問、參加多個科技及營商講座、與組員討論及落實方案、製作產品原型(prototype)及為概念的募投(pitch)做好準備,難怪有參加者說,活動就像把人家創業起初1至2年的時間濃縮至1周內進行似的。

活動進入中段,各組別都在埋頭製作及研究意念的實踐方法。(文耀倫攝)
+9
Hackathon,顧名思義就是黑客(Hacker)與馬拉松(Marathon)兩字的結合。Hacker?是入侵人家電腦搞破壞的人嗎?其實Hacker本意是指那些對事情有狂熱興趣,又愛以慣常以外手法做事的人,所以可以說他們是一群離經叛道,但也在破舊立新的人,而Hackathon就是聚集一群hackers參加「馬拉松式」活動,讓他們就指定題目構想創新意念,從而提出改善現狀的方案。

一切都是由零開始,就連組員都是新相識的,而且還要在有限時間內參與如此密集的環節,試問這群參加者真的可以提出像樣的方案來嗎?答案是可以的。以下是一些隊伍提出的方案:

製作一個能預防剛出院心臟衰竭病人體內液體過多,以減低他們在30天內再次入院機會的設備推出一個能改善長期臥床病人改變姿勢率,以減少壓瘡形成的裝置藉改善病人進行鐵螫合治療(Iron Chelation Therapy)*時的舒適度和流動性,以提高他們服藥依從性的方法
*需長期接受輸血人士,體內會因此而累積過量鐵質,而螫合治療就是協助清除體內金屬成分的一種治療方法

 

獲得本屆活動冠軍的一隊,便研發出一個「能改善蒸發性乾眼症患者眼皮衛生,以助他們減少眼睛不適及發炎」的設備。冠軍隊伍指,他們在到訪葛量洪醫院時,留意到不少長者受着乾眼或眼部發炎所困擾,然而有關治療及處理方法或是太專業及昂貴,或是成效不大(如敷熱雞蛋或滴一般的眼藥水),所以便想到設計出一部只需放在眼部,就能藉震動清走油脂污垢及清洗眼球的裝置,而且經初部的市場分析後,不僅相信產品大有市場,且還能將目標售價設為大眾都能負擔的數十美元。

第八組以一個清潔眼睛的方案,加上清晰的演說技巧,贏得評審的欣賞,順利地贏得冠軍。左起:Cristian Costoiu、陳瀚霖Franco、何冠誼Karin、歐東健Kin及來自史丹福大學的于怡竹Caroline。(文耀倫攝)
+6

完結後 還留下什麼?

「唓,點子再是出色又如何?這也不過是一個普通活動,參加者又不一定要將意念正式實踐出來的,有什麼值得介紹呢?」記者曾聽過不下數次有人如此評價Hackathon這類型活動,亦的確,當傳媒的,都習慣問參加者們會否就此活動而立心創業或繼續把項目開發下去,但無論是冠軍隊伍還是其他,答案也大都一致:未肯定。也是理所當然,因為這始終只是為期一周的活動,不少參加者還在讀書或剛起步工作,試問怎能如此肯定地立心創業呢?

若是用如此「實際」的角度來看,Hackathon就是這樣的一種活動,比賽一過後,大家一周之內的努力便會歸零,然而對參與其中的人來說,得着可遠比想像的多。

這次Hackathon所見到的,是我在學校裏不曾接觸過的事情,而且到過醫院視察後,我明白到在現今的醫療體制下,有些事情是醫生也處理不到的。
我是讀Data Science的,雖然我對醫療服務不算太了解,但我可以用我的知識來協助團隊設計醫療產品。
如此密集地以英語跟外籍組員溝通,原來也很不容易呀!
史丹福大學校內的entrepreneurship很濃厚,我想趁這活動跟他們接觸一下。
DreamCatchers,是香港大學企業精神系列的名稱,也是有心追求創新意念的人在稱謂上的一個加冕。(文耀倫攝)

結識朋友、交流文化及知識、大開眼界,這些都是參加者們所享獲的無形得着,更重要的是如其中一位參加者所說:「這次Hackathon的意義,就如來自史丹福大學的Dr. Robert Chang所指,是在『plant the seeds』」,而身為活動評審之一的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在總結活動時,亦說:「這個活動不只是一個遊戲,它是比一個遊戲還要多」,並承諾若有隊伍日後有意繼續研發項目,園區將會提供協助。

未曾參加過Hackathon的人,或許不太明白為何玩遊戲都要玩足一個星期,為準備presentation而忙至通宵達旦,又或是去認真計算一盤可能有上千、億萬元生意卻原來又未必會將計劃實行的意義,但如文首所述,若大家是不甘於被工作磨蝕到滑了啞或馴服於慣性及既有體制之下時,或許便是時候想想,這類型的體驗活動到底是如何令人激起「尋找夢想」與「探討可能性」的火花;若然未來世上真的出現了一些創新的醫療科技產品及服務,到時也可別太驚訝,因為那些創科、創意、創業的種子,其實都是一群有心人早在大家不曾察覺的時候已靜靜播下。

Hackathon,就是一種這類型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