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韓攜手研監控心臟手帶 助病者時刻檢測心臟健康
心臟病發逝世,生命瞬間離去,突發事故似突發又非突發,因為心臟病是長年累月的病患。縱然何時會病發大家無從預知,但若然病者能掌握自己的心臟健康狀況,知道病情是改善了還是惡化了,讓自己和家人做好預防和心理準備,這總好過至突然病發時被弄至措手不及。
今期的主角是科學園的其中一戶,研發檢查心臟健康手帶的Heartisans。在創辦人呂衍衛(Tim)和黃相淵(Sang)的帶領下,團隊年半來致力研製心臟監控智能手帶即將完成,並計劃進行眾籌集資。
攝影:鍾偉德
咋看之下,Heartisans團隊共9人,卻來自4個不同的國家,儼如小聯合國般,而為首的Tim與Sang亦為兩位背景截然不同的人:Tim是「浸過鹹水」的香港人,於英國劍橋大學修讀生物工程,曾於藥廠工作,負責生理數據分析;來自韓國的Sang,居港多年,曾修讀運動科學,日常主要以英語溝通。二人之間的共通點,要經Tim的講解才明白。
「我和Sang是經朋友介紹而認識的,溝通下發現大家有個相同困擾。我們的家族都帶有遺傳性心臟病,我爺爺患有冠心病,在我6歲那年他便因病發而過世,而Sang的嫲嫲也是因相似情況而過世的。」
全天候檢測 提供數據分析
Tim在2013年返港,看中全球市場對心臟監測手帶的需要日增,及後認識Sang,決定合作實踐創業計劃。「美國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口患有心血管疾病,香港有關比例雖沒美國那麼高,但還是有不少人需要這種產品。歐美等地雖有可監測健康的手帶,但這些產品皆以普通健康檢查及運動手帶為多,卻沒有提供數據分析功能,能做到24小時監控的亦比較少。」他們想做到的,正正是要填補市場上未曾觸及的空間。
為了檢測心臟健康,防止病情惡化,產品着重做到24小時監控,並以心率變異指數分析患上心臟病的風險,方便用家得知自己的飲食、運動和生活習慣能否有效改善病況;使用者如有需要亦可利用手帶收集的數據製作心電圖,以便醫生作日後分析。有見壓力與心臟病息息相關,產品亦會心跳率和GSR計算壓力指數,並引導用者在適時以深呼吸紓緩神經緊張。
別的靠不住就自己來
要在軟件上研發這3大功能,Tim指這個過程進行了1年有多,研發軟件的資金都是他和Sang自掏腰包的,這兩點對生物科學出身,又擁有數據分析經驗的他們來說未算難事。
然而,兩位科研人才亦自知他們的臨界位。
要做到準確和24小時監控,他們發現單是研發軟件並不足夠,「我們本來只草擬開發軟件,然後將它安裝於現行的硬件上,但隨後發現時下的智能手錶或手帶原來做不到我們要求的準確度,因此我們只好同時研發硬件。」然而,Tim和Sang卻差點在這個項目遇上樽頸位,他們承認:「除了資金問題外,我們都沒有硬件背景。」
Heartisans的硬件於去年11月開始研發,至今已逾半年,對於這項挑戰,Tim坦言不能單靠資助和請人來解決。「我們於去年7月得到私人及政府的資助,有了資金,我們就邀請了來自菲律賓,有硬件背景的Felvie加盟。」
基本上滿意進展,但當然愈快愈好。這始終是一件會影響到生命的產品,我們要很小心,更重要的是做到準確。
關乎性命 慢工出細貨
據Tim估計,現階段產品完成度已達40至50%,外觀設計和內部結構也做好,現時只欠電子部分,而團隊預計產品將會於7月中發布,並於今年年尾放上眾籌平台籌集用以量產的資金。
縱然Heartisans的整個研發項目已花了近兩年的時間,但他對研發經年卻有自己的看法:「我們滿意進展,但當然愈快愈好。這始終是一件會影響到生命的產品,我們在研製過程要小心,更重要的是確保裝置準確,一方面要找工程師測試準確度,另一方面也要從結構外觀入手,美觀之餘也將誤差降低。」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