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姻】專題用了半年時間進行拍攝,分別訪問了5對同性伴侶,當中包括女同志、男同志、同是男跨女的跨性別伴侶、年老同志,來自不同年齡層,經歷著不同的感情階段,亦或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在他們身上發生的,與一般人無異,也就是大家似曾相識的愛情故事,或你或我,同樣經過。愛仍人之常情,性別本應無礙。攝影:黃寶瑩,撰文:梁苡珊、黃寶瑩(此為同性婚姻圖片故事系列六之六。2017年11月25日,香港將舉行同志遊行,「01影像」一連兩星期推出相關報道。)
Monique(左)與W小姐(右)現已交往兩年多,半年多前她們在布拉格訂婚,雖想在香港結婚,但因為香港的婚姻制度上並不許可,而未能在港結婚。(黃寶瑩攝) Monique 說:「如果婚姻是保障兩個相愛的人,為何兩個相同性別的人就沒有這個資格?」(黃寶瑩攝) W小姐 說 :「如果在這地方,我們沒有婚姻的權利,我與我的另一半隻會是法律上的陌生人。我們都是香港人,如果我們不能在香港結婚,我覺得我們不屬此地。」(黃寶瑩攝) Miyu(下)與雪雄(上),兩位都是生理性別為男,後天希望成為女性。兩人同居大半年,過着形影不離的日子,待完成各自的變性手術,她們打算到加拿大結婚。(黃寶瑩攝) 雪雄說:「不論我們是男是女好,都會一直喜歡對方。」 (黃寶瑩攝) Miyu說: 「我們的愛情是互相守望。」(黃寶瑩攝) Bell(左)與Shirley(右)同是基督徒,至今交往11年,2014年温哥華註冊結婚,本想在香港教堂補辦婚禮,惜因為當年的申請被駁回,最終在教堂行禮之願就此告吹。(黃寶瑩攝) Bell說:「我覺得婚姻是一方跌倒,另一方要盡力扶她/他起來,反之亦然。」(黃寶瑩攝) Shirley說 :「如果天堂沒了老婆,我寧可落地獄。」(黃寶瑩攝) Henry(左) 與Edgar(右)同是天主教徒,交往5年多,2017年1月18日在英國註冊結婚,並在 剛過去的11月5日,在香港舉辦婚禮,成為香港第一對在教堂行禮的同性新人。雖然他們的婚禮令天主教會不悦,但他們始終相信,只是天主教會在拒絕同志,神仍愛同志。(黃寶瑩攝) Henry說:「我和Edgar都是在香港長大,於這地出生,家人朋友們都身在香港,所以很想在這裏行禮,可以 跟他們分享。」(黃寶瑩攝) Edgar說:「我覺得我們的婚禮與其他人無異,因為都是愛。都是值得被其他人,被主耶穌基督祝福。」(黃寶瑩攝) 已七十七歲的伍梅是佛教徒,過去四十多年,他只鍾情於情人啊肥,視其為終身對象,亦衷心昐望可以跟對方在香港結婚。上年年尾,啊肥去世,伍梅亦立志今生不會再愛上另一個人。(黃寶瑩攝) 伍梅說:「我就如枋榔樹,一條心,無橫椏的。」(黃寶瑩攝) 伍梅又說:「即使有來生,我仍舊為今生的你駐足長青。」(黃寶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