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醫院男病人走失 8小時後自行回院

青山醫院男病人走失 8小時後自行回院
撰文:劉定安
出版:更新:

青山醫院發言人表示,一名47歲住院男病人,昨日(24日)下午約2時40分由職員陪同下覆診,到達屯門醫院主座大樓後擅自離開。發言人指院方對事件非常重視,已即時報警尋求協助,並會全力配合警方的搜索行動。該名病人身高1.69米、中等身材、黑色短髮,當時身穿藍色外套及綠色長褲。院方已透過早期事故通報系統,向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呈報事件。院方會繼續與病人家屬聯絡,提供所需協助。

及至今日(25日)凌晨,青山醫院發言人證實,該名病人已於昨日(24日)深夜10時20分自行返回醫院。

《相依相伴:婷婷與媽媽的心路歷程》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婷婷是一位中四學生,自從爸爸數年前因病去世後,她與媽媽相依為命。婷婷自小與媽媽關係良好,她知道爸爸的離世對媽媽打擊很大,因此努力做好自己來減輕媽媽的擔心。隨著升上中學,婷婷開始感到學業壓力逐漸增加,每當上一些她比較沒有信心的科目課堂時,她會感到胃痛或肚痛。最初次數不多,疼痛程度也不算嚴重,只需在課室裏伏在桌上休息一會就能好轉。然而,隨著學業壓力增長,這些身體不適的情況愈來愈頻繁且嚴重,甚至需要頻頻離開課室到醫療室休息,有時還需要早退回家。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副顧問醫生陳慧心

媽媽十分擔心婷婷的狀況,帶她去看醫生並做了不同的檢查,但都找不到原因。醫生懷疑她的身體不適可能與精神健康有關,因此建議她到青少年及兒童精神科門診進行進一步評估及治療。婷婷在媽媽的陪同下來到精神科門診,雖然她很緊張,但依然保持微笑,情緒並不低落。相反,婷婷的媽媽因丈夫去世及擔心婷婷的狀況而情緒低落,愁容滿臉。

當發現自己精神狀況出現問題時,若能積極尋求幫助及治療,除了可以改善自己的精神健康外,另一方的精神狀態及彼此的親子關係也可能會得到改善。(資料圖片 / 余俊亮攝)

在詳細詢問後,婷婷表示除了學業壓力外,媽媽的健康及心情也是她擔心的原因之一。她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會令媽媽失望,也擔心媽媽的身體狀況,因為媽媽經常悶悶不樂,做甚麼似乎都沒有精神。這些思緒使得婷婷出現心跳加速、呼吸困難、肌肉緊張的情況,甚至造成胃痛和肚痛,有時還會肚瀉。最終,婷婷被診斷為焦慮症,但由於她和媽媽對精神科藥物治療十分抗拒,選擇先接受臨床心理輔導。

隨著時間過去,婷婷的症狀並未有所改善。媽媽在觀察中也被發現有抑鬱徵狀,主診醫生提議她去成人精神科跟進,但每次她都拒絕。隨著婷婷的學業壓力不斷增加,身體不適導致她經常請假,並與媽媽發生爭吵。某天早上,婷婷想到學校的小測便感到頭暈肚痛,拒絕起床上學。媽媽重複勸說,但婷婷始終不起床。此時,媽媽已因婷婷的情況而情緒愈發低落,最終在激動之下表達了輕生的念頭。這一刻,婷婷感到恐懼,無法接受失去媽媽的可能,於是立刻起床去勸解媽媽。母女倆相擁而泣,經過一番情緒的宣洩後,媽媽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婷婷的狀況都是不正常的。

家長與子女的情緒互相影響是非常常見的。(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最終,婷婷和媽媽決定一起尋求幫助。她們回到學校找社工,社工為她們提供情緒輔導,並聯絡社康護士進行家訪,替婷婷安排提早覆診。這次的經歷讓母女倆意識到彼此的精神狀態是互相影響的,於是終於願意配合精神科的治療。婷婷開始嘗試抗焦慮藥物,而媽媽也願意到精神科覆診,最終被診斷出患有抑鬱症並同意藥物治療。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婷婷及媽媽的狀況都有了明顯好轉。現在,婷婷的焦慮症狀和身體不適已大大減少,她能如常上學,亦不需要到醫療室休息。媽媽的面容明顯比之前寬鬆,神情放鬆,且經常露出笑容。她們互相提醒對方吃藥,也學會了更好的溝通方法來減少爭執,例如給彼此冷靜的空間,並在必要時尋求外界的協助。母女倆的感情因此變得更加親密。

其實,家長與子女的情緒互相影響是非常常見的。因此,當發現自己精神狀況出現問題時,若能積極尋求幫助及治療,除了可以改善自己的精神健康外,另一方的精神狀態及彼此的親子關係也可能會得到改善。透過專業的幫助和彼此的支持,婷婷與媽媽的生活逐漸回到正軌,這不僅是她們個人的勝利,也是家庭情感的重建。正如婷婷和媽媽所說的那句話:「佢好我咪好囉!」

青山醫院。(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香港01》「01醫務所」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合作,隔一個星期二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筆下心澄】。

「澄」即是把水靜放,讓水中物沉澱,然後變得清澈。願你靜心細味每一篇小故事,見微知著,明白自己及別人的內心,把事與情看得更透澈。看得清楚,懂得珍惜,願此專欄能安撫你情緒的波瀾,享受歲月靜好。更希望你把這份體會和你關心的人分享,好讓美好人生的路上多一個夥伴。

故事細節經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隱。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