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業困境|樓市插水私營盤創新低 工人呻無飯開﹕有外勞無生路
近年樓價持續下跌,一手樓銷情已大不如前,發展商現時有約2萬個貨尾單位在手,投資發展變得謹慎,已減少買地及建新樓,今年上半年新樓動工量創十年新低。本港公私營地盤比例本來各佔一半,但市況低迷加上引進外勞,進一步威脅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有人寧願長途跋涉入三跑、石鼓洲,只求保住飯碗。
紮鐵三判吳先生指,一幢私樓可養活數十名紮鐵工近一年,如樓價未有起色,發展商不肯建新樓,將來建造業可能要政府基建、公屋及居屋盤維持生計。他對業界前景不抱樂觀,認為絕對需要暫緩引進外勞,「而家係唔可以有外勞,無生路啦,但係你話無咗外勞係咪就有飯食呢?你都係要勒住褲頭」。
吳先生表示,近幾年公營盤和私營盤聘請工人的數量約為五五開,但有時私營盤為趕工期會聘請更多人。吳先生解釋,興建一幢私樓約需數十名紮鐵工,分三日期或四日期不等,即用三日或四日完成一層樓的紮鐵工作,第四或第五日開始倒石屎,一幢私樓大約九個月峻工。吳先生直言,私營盤在建造業界非常重要,養活不少工人。
惟近年樓價下行,經濟不景,大型發展商推出的新盤銷情一般,手上仍有約2萬個貨尾單位,發展商資金尚未回籠,自然變得相當謹慎,傾向減少投地及興建新樓,私營盤數目減少將嚴重打擊業界生計。
今年第一季公營盤聘請工人的數目已超越私營盤,統計處數據顯示有64,210名工人在公營盤工作,私營盤則有59,439人。屋宇署發表的最新數據,2024年6月份全港未有私人住宅項目動工,為有紀錄以來第9次按月「零動工」。據屋宇署最新修訂及利嘉閣地產研究部的統計,今年上半年的累積動工量約為4,335伙,較去年同期的8,295伙減少48%,創自2015年以來的十年同期新低。
吳先生指出,正在施工的私人樓宇地盤將於明年底陸續落成,但動工量創新低,「而家死得啦……今年無地基起,即係明年無樓起」,他明言情況若無改善,明年底將有大批紮鐵、釘板及石屎工失業。
工作量銳減 今年夏季「人搵工」
他表示並非危言聳聽,又憶述七、八年前最高峰時,在七個地盤做三判,手下有數十名工人,現時只剩下一個盤,工作量銳減。他續說,夏天炎熱工人效率較低,普遍地盤會多聘人手,「咁多年嚟都係呢個時候最旺,你係應該帶埋老豆返工都仲得」,但近期社交群組的紮鐵招聘群不時有「人搵工」的帖文,他指以往工人不願到三跑及石鼓州等偏遠地盤開工,因交通時間太長,但現時請人毫無壓力,他說:「打電話就仆倒嚟。」
8月底勞工處互動就業服務網 紮鐵招聘廣告為零
另一名地盤管工楊先生坦言,地盤工主要靠相熟判頭或朋友介紹工作,如開工電話減少,工人薪金又下跌,足以反映行情變差。他又留意到近期勞工處互動就業網部分地盤工種的招聘廣告由以往逾百個,大減至僅餘十多個廣告,預測業界失業人數將會增加。吳先生表示,上年紮鐵大工日薪為2500至2600元,今年已跌至2200元,預計明年就業環境更差,競爭會更劇烈,薪金或下降至2000元。
吳先生坦言樓價如未有起色,發展商不會貿然起新盤,幸近年公屋及居屋盤佔比有所上升,估計未來一兩年多數工人要靠政府的公屋、居屋及基建盤維持生計,「而家最大問題係做唔做明日大嶼先?如果政府話唔做明日大嶼,我勸你後生仔唔好入行」,然而他對業界前景仍不感樂觀:「每年一千幾億赤字,仲有幾多個千幾億嚟蝕?」
泥水三判今年開工電話近乎零 轉型裝修及教學
入行十多年,曾做泥水三判的鄧智恒(阿恒)同樣認為行業前景堪虞。他表示,以往常有判頭來電介紹地盤工作,但今年相對冷清,幾乎無收到電話。不少判頭更乾脆不再聘請工人,自己落手做,「我請人返嚟做,我自己又唔夠工開,就冇必要請人啦」,阿恒亦選擇判給自己做。
不過,建造業工作量大減,出現惡性競爭、價低者得的情況,「有啲直頭低過其他判頭,每一個井數低100蚊咁攞嘢嚟做」,但判頭為了維持利潤,變相地壓榨工人,剝削休息時間,日薪維持不變下加長工時,「以前會飲下午茶,而家好多老細都唔會提供下午茶,直接踩到尾,以前泥水可能4點已經洗手收工,而家好常要做到5點幾」。
阿恒見證行業十年光景的變化,難免有些心灰意冷,漸漸減少接地盤工作,轉型做裝修,亦會開班教學,希望提高工友的謀生能力,「多方面發展啦,而家如果唔多方面發展,都好難開足工」。至於北區都會區或明日大嶼的規劃發展是否能救業界,阿恒坦言都是數以十年計的事,遠水不能救近火,至少未來一年建造業很難有起色。
組裝合成法搶飯碗 促政府設法救業界
阿恒亦對業界引進新技術不無擔心。近年積極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法,以「先裝後嵌」的概念,在內地廠房預先製作獨立組件,再運到本港地盤裝嵌,工序大幅減少,建築期短、減省成本,但亦進一步搶奪工人的飯碗。他希望政府推出更多救業界政策,例如更積極推動「一專多能」,協助工友提升技術,同時多學一門手藝,從而增加工作機會。
促暫停輸入外勞 優先保本地工人飯碗
而威脅本地工人飯碗的不單止是新技術,引入外勞亦剝削就業機會。政府自推出「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已批出9,731個外勞名額,包括空調製冷技工、泥水工、木工及紮鐵工等。三人均認為政府有必要先保住本地工人的飯碗,應考慮暫停輸入外勞。吳先生直言昔日樓市暢旺、工人有工開的日子已經過去,政府應要參考最新數據,「而家係唔可以有外勞,無生路啦,但係你話無咗外勞係咪就有飯食呢?你都係要勒住褲頭」。
政府已意識到建造業前景不明朗,最新一輪、即第五輪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於今年7月接受申請,接獲18項申請,涉及合共約1 ,750個配額,發展局決定此輪所有申請不予批出配額。該局於9月7日在社交專頁表示,有關計劃非只著眼於短期經濟狀況和人手需求,而是以建造業未來數年預算的工程量和人手供求為基礎,配額按季申請,有利審批時考慮當前情況。該局指,會繼續監察計劃實施情況,做好審批及把關,保障本地勞工優先就業,以及所有勞工僱傭權益。
立法會議員(勞工界)郭偉強就外勞輸入的問題指,「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由政府主導及審批,現時在立法會層面沒有任何監察機制,但工聯會一向強調如工程量下跌時,應有煞停機制,優先幫助本地工人就業。不過現階段無法估算下年各工種需要多少工人,如下年工程減少,如政府傾向增加基建,立法會亦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