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社論|香港不能只求復常
在不少傳染病專家、商界和政界呼籲與海外「通關」後,政府決定周一(26日)起海外和台灣入境檢疫將改為「0+3」,登機前的核酸檢測由快速測試代替,香港居民未接種疫苗可登機回港,內地和澳門入境限額亦將取消。相比起原本盛傳的「0+7」,特首李家超宣布的措施比預期更進取,而實施步伐亦相當快,頗有意外之處。
政府決定放寬入境檢疫措施,一方面是因為疫情可控。現在確診人數雖然仍以千計,本港防疫已經失守,但個案數字沒有再大幅增加,重症患者及死亡率都處於較低水平。考慮到醫療體系的抗禦能力還算穩固,醫務衛生局局長盧竉茂認同在醫學上有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條件。
另一方面,更多人著眼的是疫情影響經濟已近三年,加上全球經濟近年面臨眾多問題,本港經濟不容樂觀。嚴格的檢疫隔離政策不單直接影響到旅遊業及航空業,而且因為很多國際金融機構及展覽不願意接受隔離檢疫,香港金融和展覽中心等功能亦受傷害,一些人甚至擔心香港地位將漸漸被同區的新加坡取代。上周由英國智庫及中國發展研究院合同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就顯示,今年新加坡取代了香港成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為了兼顧經濟和疫情防控,香港只能夠嘗試放寬入境限制。
新加坡之外,東亞地區另外兩個仍維持比較嚴格入境限制的地區日本和台灣都在近日分別宣布將放寬入境限制,日本將自10月11日恢復免簽證自由行並取消入境人數限制,而台灣亦將於本周四(29日)第一階段放寬入境上限,並在10月13日開始第二階段開放免簽證旅遊及執行「0+7」免家居檢疫政策。這兩地與香港都在旅遊業上有高度合作和競爭關係,它們幾乎在同時間放寬入境限制,令香港壓力很大。
疫情並非香港唯一問題
無論從疫情或是經濟角度,放寬入境限制也是當下香港無奈的一步。很多人期望香港從疫情中復常,認為經濟問題就可迎刃而解。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月就曾指,只要疫情受控,對香港下半年的經濟審慎樂觀。然而香港面對的經濟問題相當複雜,疫情帶來的困擾只是當下其中一個比較緊急的問題。
全球經濟正經歷着「完美風暴」,例如美聯儲加息、俄烏戰爭、中美角力等都持續對經濟帶來沉痛打擊。即使現在香港取消所有檢疫隔離措施,經濟活動也不可能馬上恢復至疫前水平,單單依靠疫情復常並不能解決香港的經濟問題。政府因為經濟困難嚴峻,在公共衛生條件保持嚴格管控下推進復常措施,但同時亦應該明白復常後不是一了百了、可以安枕無憂。要讓香港經濟觸底反彈,還有一大堆工作要做,更要預備一旦疫情再次發生變化,以致情況失控,我們該如何應對。
政府官方經常指出香港是個外向型和開放的經濟體,無可避免地會較易受到宏觀經濟環境的衝擊,陳茂波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近來在評論美國加息等問題時也經常提到這點。但他們往往只強調政府會繼續留意風險,未有具體指出香港將如何應對這些外來事件。乍聽起來,讓人以為香港只能默默地等待這些經濟困境過去。
其實正因為香港是較易受外來因素影響的經濟體,我們更應該未雨綢繆、主動出擊,盡可能緩和這些因素的負面影響。歷史上很多例子告訴我們,對宏觀環境的改變坐以待斃不會有好結果。意大利威尼斯港由於獨特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在中世紀曾為地中海的主要貿易港,尤其在十字軍東征開始後至文藝復興期間因為掌握着歐洲與東方貿易的航道而盛極一時。然而,16世紀後葡萄牙及西班牙發現了好望角及新大陸,地中海航路的重要性日漸下降,最終連威尼斯也一同沒落。
面對全球問題不應躺平
香港過去的成功有着天時、地利、人和因素,但現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該有政策應對、以攻為守,而非只是「躺平」。很多外來問題我們無法改變,但香港並非束手無策。就以疫情為例,儘管為了對外開放我們放寬入境安排,但香港仍要通過內部政策控制疫情,包括維持「疫苗通行證」、增強醫療體系的應對能力等。在經濟方面,香港要做的事就更多。面對利率上行、全球需求減弱等問題,很多人以為要維持聯繫匯率的香港沒有什麼空間應對美國加息。然而,香港即使短期內不改動聯繫匯率,也可以更積極地將貿易重心從歐美分散至大灣區以及東南亞地區。開拓更多與東南亞、「一帶一路」相關港口的航路,以及主動躋身到主要供應鏈中,都可以緩衝歐美需求減弱所帶來的影響。
在金融方面,全球經濟佈局亦起了變化。美國股市今年首次公開招股(IPO)集資額比去年同期少了近九成半,中國的IPO卻增長四成以上,亞洲整體的IPO在全球佔比亦增至68%,首次超越美國。中資及亞洲新興公司轉回亞洲地區集資,自然是香港金融業的機會。香港即使無法改變環球經濟下行的情況,亦可以吸引更多有質素的中資及亞洲新興市場企業來港上市以鞏固金融中心的地位,並減輕資金因美元加息而流走的情況。不過香港似乎尚未抓住機會,《彭博》近日指香港今年以來的IPO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78%。
中央政府在2020年5月時提出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理論,主張以全國大一統市場為主體的「內循環」配以與國際開放的「外循環」來支撐中國經濟發展。在「一國兩制」的理念下,香港在這個雙循環系統中更有特殊的地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七一講話時,便明確指出要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中央支持香港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而李家超亦時常強調香港要擔當中外橋樑,並發揮聯通海外通道的角色。香港作為連接國家內循環與國際外循環的重要樞紐,即使面對外圍的逆風,也應該積極謀劃如何通過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擔當更重要的角色,而非只是等待命運或他人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