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倡議】八大免學費 畢業無學債

撰文:李耀宗 陳澔琳
出版:更新:

候任特首林鄭月娥表明,上任後會增加經常教育開支至少50億元。目前大學畢業生為還學債,畢業後趕住搵工還錢,以致乏人參與科研研究工作,未能為社會創造新財富。
大學若能免學費,政府每年額外經常開支才19億元,當局絕對可以負擔。

根據教資會的資料顯示,八大院校每年資助學士課程各級學生合共有約8.3萬人,政府批給院校的經費190億元,相當於每個學位成本的82%,剩下經費則由學生自己承擔,每人每年繳付42,100元,學費總數每年35億元。其中作為官方助學機構的學資處,現時則透過須通過資產審查的學生資助計劃,以及收取較高利息的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向有需要學生提供學費及生活費資助。截至今年4月,上學年該處透過「資助專上課程學生資助計劃」和「全日制大專學生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合共發放高達15.7億元,獲批申請數目有近4.3萬宗,其中助學金佔9.29億元,貸款則佔6.43億元。
 
學資處對於學生資助計劃申請人的經濟審查,是以包括申請人在內的家庭成員收入及資產淨值作為審查單位,除要求遞交大量收支證明、銀行戶口記錄、財產市值和交易記錄等證明文件外,相關審查手續更須每年重新進行,極為繁複,申請人亦容易因為有家庭成員轉換工作、無法向舊僱主和銀行取得收支證明或持有物業等原因,未能通過審查,不少會因而選擇申請免入息審查貸款,以致有不少學生畢業後學債纍纍。青年協會曾於2013年利用網上問卷,訪問近480名有申請學費資助及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的大學生,以10分代表最大壓力,在學費壓力的評分平均為7.31分,約10%受訪者認為壓力已達至10分「爆煲」級別,反映學債對學生帶來的壓力極高,青協指學生主要透過借貸以應付學費和生活開支,加上當局借貸計劃的利息遠較商業機構或銀行為低,故他們傾向向政府借貸以完成學業。

尚有一年才畢業的香港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士課程學生Wincy,四年來學債累積至21萬元。(葉家豪攝)

學債壓力更連帶使拖欠還款問題惡化。根據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文件,截至今年1月,學資處各貸款計劃拖欠款額合共有近1.86億元,佔貸款人總數約7 %。當中八大學士課程學生可申請的「資助專上課程學生資助計劃」和「全日制大專學生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合計拖欠總額為4,202萬港元,涉及1,198個個案。拖欠還款固然可歸咎於個別學生缺乏理財概念,但箇中原因卻與整體大學生經濟能力下降有關。參考政府統計處1995年至2016年的人口普查及中期人口統計資料,大學畢業生的收入中位數由1995年的16,371元,逐年下降至2005年的12,978元,跌幅達21%;2010年起收入中位數雖然稍有回升,至2016年時漲至13,916元,但只是勉強追回至2000年代水平,增長並不明顯。相比本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由1995年的73.3暴漲至2016年的103.8,升幅高達41.6%,反映畢業生單憑現時的收入水平難以對抗通脹,儘管資助課程學費自1997年以來維持42,100元不變,但隨着大學生整體經濟能力下降,學債負擔愈見沉重。
 
港英政府於1991年將大學學費訂於學生單位成本18%,之後一直未有檢討學費水平。審計署去年發表報告,指學費佔大學成本已跌至15.8%,創下歷年低位。若要提升收回率至18%,即是要加收學費,以現時課程平均學生單位成本22.2萬元計算,學費至少需要增加至46,984元才能達標,即較現時多4,884元。教育局早於2004年發表大學「三年制改四年制」的諮詢文件時,曾提出調整學費至每年5萬元,以應對大學因改辦四年制課程而增加的營運成本,惟建議遭受學界猛烈批評,最終被迫擱置。

浸會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巫伯雄認為,增加學費無疑加劇學生畢業後的學債負擔,「辦學成本增加,院校就加價,等於強迫學生為院校埋單。其實政府已資助近八成大學學費,只需付出多一點就能全數資助大學學費,以港府過千億元的盈餘儲備來說僅是九牛一毛,何樂而不為?」
 
現時8.3萬名大學生每年共繳交35億元學費,即如政府推行大學免學費,這筆費用就要由政府直接撥款給大學。不過學資處透過兩項計劃發放助學金及貸款給學生,以2016/17學年為例,總額達15.7億元,免學費後自然可取消這兩項計劃,一加一減後,政府實際經常開支只比現時多19.3億元。就算不扣減6億元可收回的貸款,當局每年額外經常開支只是25.3億元。上個財政年度政府錄得盈餘料高達1,108億元,創歷史新高,財政儲備累積至超過9,500億元,單是計上年度盈餘,已夠代大學生繳付43年學費,絕對是政府可負擔水平⋯⋯

(節錄)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大學生告別校園,唯有學債隨身。尚有一年才畢業的香港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士課程學生Wincy,四年來學債累積至21萬元,這筆學債令她不得不打消出國深造念頭,改為專心搵工還債。想了解更多關於八大免學費倡議,敬請留意6月5日出版第63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