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質攝取不足 需要立即改善飲食習慣嗎?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衞生署月中公布了首個覆蓋全港人口的碘質攝取調查,不少傳媒以頭條或大篇幅報道港人著遍碘質攝取不足、長遠有機會引發甲狀腺功能問題云云。其實,碘質不足的相關症狀,還包括一系列認知能力下降、嬰幼兒發育遲緩等;不過,我們需要立即更改飲食習慣,務求日日攝取足夠碘質嗎﹖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註冊營養師胡凱恩

醫善同行醫學顧問、註冊營養師胡凱恩

事實上,衞生署2021年8月也曾發佈「碘質水平調查報告書」,同樣以化驗尿碘濃度的方法,了解孕婦、哺乳婦女及學童3大關注群組的碘質攝取量。尿碘濃度中位數高於100微克/升,屬於「足夠」,反之則屬「不足」。調查發現,學童的碘質平均屬「足夠」水平;沒有服用補充品習慣的孕婦,以及所有哺乳婦女,體內碘質平均屬「不足」。

而新一份調查的抽樣範圍擴闊至15歲或以上人口,當中2,066人接受尿碘濃度測試,結果除了最年輕的15-34歲組群,其餘人士的碘質水平均屬「不足」,越年長者攝取量越低;而女士的碘質攝取又普遍較男士少。

雖然兩次調查大同小異,但有兩項有趣的資料,值得再述。首先,衞生署在新一次調查表示,碘質攝取不足可以引致的病徵,包括「精神機能受損」。衞生署的報告沒有闡述,筆者翻查一些文獻,成人若碘質長期攝取不足,注意力、集中力、記憶力、表達能力和執行能力等一系列認知能力,均有機會轉差。但何謂「長期」、有多「不足」,才會出現這些徵狀,暫時沒有劃一說法。至於嬰幼童,長期攝取不夠碘質,若出現中度至重度缺碘,會導致大腦和神經發育缺陷,會使智商降低約 12-13.5 分。

說到底,碘質就如蛋白質、維他命,也是一種營養素,平日應注意均衡營養攝取。1杯脫脂奶 (240毫升)碘含量就有85微克。(GettyImages/VCG)

這又衍生一些討論。如果當天攝取足夠碘質,是否能即時提升到精神狀態﹖答案是不會的。如果碘質「低攝」一段時間,之後「亡羊補牢」,勤加補充碘質,是否可行﹖答案是可以的,若已出現症狀,能夠盡快調整攝取量,部分問題是可逆轉的。說到底,碘質就如蛋白質、維他命,也是一種營養素,平日應注意均衡營養攝取。

以筆者的執業經驗,幾乎從沒遇過因長期重度缺乏碘質攝取而出現症狀的人。衞生署的調查,也從沒發現受訪對象有缺乏碘質而引致的疾病趨勢。這反映了本港的母嬰健康教育做得不錯。現在,孕婦在產前檢查時,醫護人員已會提醒她們盡量從飲食攝取充足的營養及建議營養補充品。哺乳媽媽必須注意嬰兒出生後,首36個月亦應從母乳或奶粉吸收足夠的碘質,以助發育。

哺乳媽媽必須注意嬰兒出生後,首36個月亦應從母乳或奶粉吸收足夠的碘質,以助發育。(資料圖片)

不過,兩次調查披露了大部份人的飲食習慣當中,吸收碘質的食物選擇比較單一,甚至不重視吃什麼食物來攝取碘質。可能原因包括中年人為工作搏殺,早、午餐的選擇較為隨便;又或為了減重、減脂等原因,節食或集中吃某幾類食物,忽略攝取碘質或其他營養素。這從超過70%受訪者表示,不知道家中有否使用加碘的食鹽(即最常見的餐桌鹽),可見一斑。

最後,下表分別載列成人、孕婦及兒童每日碘質建議攝取量,以及一些常見食物的碘質含量,供各位參考。均衡飲食固然重要,但市民亦無需過份擔心。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