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環團引學者研究料最快5年掏空庫房 發展局:流於武斷
發展局去年底公布「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填海方案,最新估價造價增至5,800億,公眾諮詢將於周五(31日)結束。綠色和平今日(29日)聯同經濟學者、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發表《明日大嶼對香港的公共財政危機》報告,指即使交椅洲人工島的賣地收入符合政府預期並成功發債融資,庫房亦會耗盡,最快5年便會被掏空,而發債融資的債務更有可能在2041年滾存至逾7萬億元。
關焯照警告,此舉或會影響到本港公共財政的穩健性,影響聯繫匯率,甚至危及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綠色和平促請政府回應民意,撤回明日大嶼,並優先發展棕地作替代方案。
發展局反駁明日大嶼會掏空庫房之說,指有關說法「欠缺客觀基礎,亦流於武斷」,重新最新的5,800億元造價僅為粗略估算,需要進入工程設計階段後,才有基礎作全面造價預算。
推算政府至2041年債務達7萬億
綠色和平委託關焯照的團隊,根據政府2014年發布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所使用的收支推算模型,並參考經濟及統計分析常用的專業方法作估算,從而推算出18個明日大嶼對本港未來公共財政影響的狀況,包括出現財赤及負財政儲備的年份等相關資料。報告用到的三個分析方法為:
1/ 以最保守的政府支出
2/ 劃分兩個收入情境、三個經濟增長情境
3/ 三個明日大嶼融資的方案,並把官方推算的7500億元賣地收入計算在內
報告指,保守估計,全部推算結果均顯示,若政府推行明日大嶼,即使假設賣地收入符合政府預期及成功發出基建債等融資,惟礙於債務需要連本帶利歸還,庫房將會耗盡,最快會在2028/29財政年度,甚至於2041年,債務滾存至逾7萬億元,形容政府的債務將會「如雪球般愈滾愈大,陷入負債纍纍的困境。」
▼明日大嶼最新概念圖▼
關焯照:低估人工島填海支出、高估收入
另外,報告亦參考兩個經濟模型分析,結果顯示2024至27年,本港每年平均經濟增長只有介乎2.6至2.9%,遠遜於財政報告推算的3.7%,認為政府預期的「追趕式增長」或「過分樂觀」。另外本港人口老化、出生率極低,加上移民潮令勞動力急跌等因素,有礙本港疫後復甦,更會進一步衝擊本港中長遠經濟,強調若政府仍要就明日大嶼發債融資,是「雪上加霜,墜入結構性財赤漩渦中。」
關焯照表示,政府低估交椅洲人工島填海的支出、高估其收入,更漠視眼前經濟危機的源頭,強行借貸推行明日大嶼,有如「斷錯症、用錯藥」,港府財困亦會難以成功發展明日大嶼規劃中的第三個核心商業區(CBD3),更有可能令本港的結構性財赤愈趨惡化,警告或會威脅香港公共財政的穩健性,影響聯繫匯率,甚至危及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綠色和平:北部都會區有至少433公頃快熟棕地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陳可淳亦表示,政府在財政前景不穩和規劃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優先發展棕地,強調單是北部都會區已有至少433公頃快熟棕地,當中100公頃更是閑置土地,而且鄰近新發展區,毋須額外興建大型交通運輸基建。她批評,政府一直以兩個選項的造地成本作比較,是誤導公眾發展成本相若,做法有欠公允。
該環團又指,不同的研究顯示,明日大嶼或會造成規劃走樣、環境破壞和海平面水浸人工島,以及令本港陷入財務危機等情況,計劃的諮詢期即將完結,惟發展局在諮詢期內多次駁斥反對聲音,並明言現時只應討論「如何做好」,而非「做與不做」,促請當局以理據回應民間專家的質疑,並開誠佈公向市民交代諮詢結果。
發展局反駁:報告以偏概全,並不恰當
發展局晚上再在FACEBOOK發文,反駁綠色和平一連兩周發表的報告,指協助重新評估造價的工程師潘焯鴻以「路政工程成本指數」作升幅估算,惟有關指數只適用於估算道路維修工程費用,並不適用於新建設的工程項目。當局又指,潘的估算只參考個別項目的造價,「純以直接倍大的方法估算整個人工島項目的工程造價」,未有考慮「參考項目」的單位價格,直指有關推算是「以偏概全,並不恰當。」
當局又強調,最新的5,800億元造價僅為粗略估算,是參考當時的「價格調整因數」、「土木工程指數」及「土木工程投標價格指數」而釐定,強調是推算政府工程項目造價的一貫做法,又指需要進入工程設計階段後,才有基礎作全面造價預算。
對於綠色和平最新報告指,明日大嶼最快在5年內便會掏空庫房,發展局直斥有關說法「欠缺客觀基礎,亦流於武斷」,強調整個工程毋須全部倚賴公帑推展,將會適度運用市場力量,推展項目。至於如何回應綠色和平要求當局聆聽民意,發展局則稱,當項目進入更詳細的工程設計及財務分析階段後,期望再收到團體就財政影響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