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公共空間】「隱世」休憩地約2.5個維園 位置估你唔到?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香港城市發展密度高,要在一片石屎森林中找方寸喘氣空間殊不容易。不過,據政府統計,本港其實有近50公頃的公共休憩空間,隱藏於不同的私人發展項目中,但由於位置偏遠、指示不足等問題,早已被大眾遺忘。每天經過這些街道的你,又有沒有注意到這些「隱世」公共空間?
(系列之一)

根據現時的規劃標準,現時港人平均休憩用地的標準僅得2平方米,比一個標準私家車泊位還要細。不過,原來全港有49.4公頃的休憩用地,隱藏於不同的私人發展項目中,加起來等同2.5個維園大。早幾年,部份相關的公共空間曾引起未有對外開放的爭議,雖然政府後來公布詳細清單並附有詳細的使用條款,但有多個相關的休憩用地早已被公眾遺忘、使用率極低,到底這些本應全民共享的喘息地,究竟隱藏在何方?《香港01》為大家巡查過。

位於九龍塘的教會,原來隱藏一個逾6,000平方呎的休憩花園。(黃靜薇攝)

(一)教會都有公共休憩空間? 團體:「似屋苑多過畀人用」

九龍塘一帶豪宅林立,行人一般難以發現該區有個6,383平方呎的休憩空間,竟隱藏於一個教會之內。由九龍塘港鐵站步行約10分鐘至歌和老街,便抵達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中國香港聖殿(下稱教會)。

拓展公共空間副秘書長葉紫盈認為園內雖有花槽等園景設施,但樓底較矮、透光度不足,對於大眾而言不算吸引。(龔慧攝)

根據資料,樓高8層的教會於1996年落成,遠看只見琥珀色的圍牆將建築物重重圍起,外貌與旁邊的私人屋苑無異。但當記者走近時就會發現門口,有一個比手掌大些少的小型指示牌,寫上「此花園全日開放」。走進這個「園景花園」,會見到種植了不少花草,兩旁設有石椅,通過花園便可穿過大門進入教會,環境頗為清幽恬靜。惟記者逗留近大半小時,終不見有市民走進休息散步。

拓展公共空間副秘書長葉紫盈認為,教會雖設有3個門口,但門口亦有鐵閘,感覺像屋苑大堂多於予人享用的休憩空間,「一個普通市民見到咁『守衛森嚴』,我都會有猶豫到底入唔入到去。」

富安街中華電力變電站約有6,522平方呎屬休憩空間,設有單杆、長椅等簡單設施。(黃靜薇攝)

(二)休憩空間「隱身」於變電站內

位於樂富的「格仔山」,日常是不少攝影發燒友踏足的地方,但或許大部分人也不知道,前往小山的路途上,原來有一個接近6,500平方呎、位處於變電站內的休憩空間。

據地政總署的資料,位於富安街的中華電力變電站約有6,522平方呎屬於休憩空間。記者從樂富地鐵站出發約15分鐘左右,行經一條大斜路後就看見配水庫大門,旁邊即是中電提供的休憩公園,入口位置顯示公園設太極公園、觀景台及長者健體設施如單杆等。不過,現場所見公園人跡罕至,景觀亦未見開揚,設置的4排坐椅均「面壁思過」,對正一幅牆。

約0.89公頃的天台公園,面積龐大惟使用率甚低。(黃靜薇攝)
記者視察當日,僅得1名市民使用公園。(黃靜薇攝)

(三)0.89公頃休憩空間 僅得幾張石櫈

沙田區內最廣為人知的休憩空間,必定是沿城門河畔而建的沙田中央公園。不過,毗鄰沙田馬場的私人屋苑駿景園內,其實有一個近1公頃的休憩空間,原來可供公眾使用。距離火炭站約10分鐘路程的駿景園內,有一個天台公園,該地約0.89公頃,位於駿景商場的天台,大閘列明開放時間由上午6時至晚上11時。不過,公園內僅得樹木和一片小草地,以及數張石椅,設施頗為簡陋,記者在現場視察當日,僅得1名市民正在做運動,使用率頗低。

系列之二:【被遺忘公共空間】太古廣場休憩地變餐廳外賣專享 團體批濫用

團體:休憩空間如湊數

葉紫盈認為,變電站的休憩空間屬典型的口袋公園(Pocket Park),惟指示不清晰、位置較偏僻。相較兩者,她認為駿景園的天台公園較理想,因為可達性高、面積龐大,屬區內數一數二的大型公共空間,「你可以想像好多可能性發生,最好可以增加休憩設施同活動,吸引多啲人去。」

思匯政策研究所於今年2月發表的調查報告指出,本港部分地區的休憩用地嚴重不足,如旺角僅得0.6平方米。當時負責報告的前項目經理黎文燕表示,發展商提供的公共空間並非以吸引人流作主要考慮,建造概念猶如「填表一樣」,只為增加休憩用地。

她認為部分物業如住宅、變電站等不適宜作公共空間,「住宅物業提供公眾休憩空間,管理費係居民畀,自然管理就比較差。」葉紫盈就認為,香港的環境極為密集,但其實仍有不少公共空間,建議設計上應更開放,以吸引大眾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