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女車禍喪命 母捐愛女器官遺愛人間

21歲女車禍喪命 母捐愛女器官遺愛人間
撰文:魯嘉裕
出版:更新:
21歲少女曾惠敏(左)因車禍離世,其母親決定將女兒包括肝臟及腎臟捐出。
21歲少女曾惠敏(左)因車禍離世,其母親決定將女兒包括肝臟及腎臟捐出。

一名21歲少女曾惠敏,日前於青衣長亨邨對開馬路被小巴撞倒,送院搶救兩日後證實不治。惠敏不幸離世,其母親決定將女兒包括肝臟及腎臟捐出,為垂危病人的生命帶來了新希望。

意外發生於本周一下午,一輛往來長亨邨及荃灣西港鐵站的409K線小巴正埋站,當時曾剛於小巴下車後步向前方,並繞過小巴車頭打算橫過對面馬路,突然被後方另一輛小巴撞倒。曾當場倒地昏迷,救護員將她送往瑪嘉烈醫院搶救,惟留院兩日後不治。曾女的離世遺下母親及弟弟,在傷心徬徨的時刻,曾母仍決定將女兒肝臟及腎臟捐出,延續他人的生命。《香港01》到訪曾女位於將軍澳彩明苑的住所,其家人婉拒受訪。

仲點論政|畢竟是血濃於水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劉仲恒

不久前,政府醫務衞生局跟醫管局一起宣佈了一則振奮人心的新聞,就是在內地各部委和醫療機構的全力配合下,八個月大的女嬰祈祈終於獲得來自內地的跨境器官捐贈,並已在香港兒童醫院完成了心臟移植手術,讓祈祈寶貴的生命得以延續。

器官移植堪稱是20世紀醫學界的奇蹟。在那之前,不少疾病晚期和不可逆轉器官衰竭的病人都會無奈死去,而器官移植的出現,造就了延長預期壽命和改善生活質量,讓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跟祈祈個案相似的還有比較多人熟悉的腎臟移植,跟俗稱「洗腎」的透析相比,腎臟移植明顯可以提高腎病患者的存活率。另外,器官移植對於治療患有肝臟和肺部不可逆轉疾病的患者來說,往往也是挽救生命必不可少的一個治療方式。

把器官移植稱為奇蹟是不無道理的。首先,每一個可以用作移植的器官都是來之不易的。即使有人或捐贈者家屬同意捐贈,醫生也必須馬上開始做最嚴謹的檢查,以確定該器官跟患者可以配對,適合移植到病人身上,同時能在日後發揮效用,使接受移植那人的生命可以延續。

有一個道理非常顯而易見,就是在器官移植這個領域裡,做好移植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速度,一言以蔽之就是「快」。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捐贈得來的器官是肉做的,如果動作慢了便會令到器官的細胞壞死,那麼即使得到了也用不著,成為得物無所用的狀況。所以,跟筆者同業的心臟內科醫生曾經說過,移植心臟是個分秒必爭、異常緊湊的過程,最好要在半天到一天內完成,過程越快越好,要分秒必爭, 不可以浪費時間。

在這次祈祈的個案中,筆者看到的是這樣的事實:在這次跨境器官捐贈過程中,內地和香港的相關部門體現出非常高效的跨境合作。中央一批准,包括國務院港澳辦、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海關總署、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廣東省公安廳交通指揮中心、廣東省和深圳市的海關、邊檢、醫院和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中心等18個內地部門,超過100名工作人員馬上動員起來,把心臟送來香港。港方的兒童醫院收到心臟後馬上啟動手術,大約6.5小時後完成手術。

在這件事裡,相信筆者能感受到的,相信大家都能體會:我們都是同胞,畢竟都是炎黃子孫,血濃於水!器官移植可以為所有年齡層患有危及生命或重要器官損傷的病人提供重生的機會,但器官捐贈的需求遠超供應。以美國為例,每天有超過10萬人等待著器官移植,但每年進行的移植手術只有大概4萬宗。香港人口不多,祈祈要在本港找到合適的心臟,機會微乎其微。現在幸而獲得國家的全力支持,祈祈得以重生。希望未來,我們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器官捐贈的行列中來,讓更多的生命得以延續,讓更多的家庭得以團圓。讓我們一起為這個充滿愛的世界加油,讓希望的火種永遠燃燒下去。

作者劉仲恒是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公共衞生碩士、團結香港基金顧問、香港全球專業青年倡議行動創始召集人。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