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農訓練班】女大學生進修專業務農班 追蹤畢業前後心態有變?

撰文:余睿菁
出版:更新:

香港人假日或會做「半日農夫」,亦有家長會帶小朋友到農場親親大自然,但又幾多人會願意投身農業?為了吸納新人,香港有機生活社、嘉道理農場以及川上農莊於今年年初,合作舉辦首個為期兩個月的專業農夫培訓課程,旨在擔當橋樑角色,希望令學員能在最短時間掌握務農的基本知識及技術,並選取有潛質的學員到農場作短期實習,實習月薪保證有1萬元。
課程不乏高學歷年輕人參與,希望投身農業市場,究竟年青準農夫,由對農業認識不深,到初步掌握行業的技術及苦樂後,還會繼續踏上農友之路嗎?

豁然擁有大學學歷,但不求高薪厚職,只希望成為農業一份子。(余睿菁攝)
豁然認為課程是一個難得機會去學習務農的知識。(蔡正邦攝)

周豁然(29歲),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家住上水古洞,從事社區組織工作,亦有兼職謄稿及製作小學教材等工作,她心中有與其他「後生女」不同的志願,就是要成為一個農夫。豁然表示讀大學時,曾與同學到馬寶寶社區農場參加耕種班,漸漸建立了對農業的興趣,2012年與志同道合的同學組織了「中大農業發展組」,畢業後一直都尋求機會入行,卻苦無機會,故試過義務在農場幫忙,累積經驗及農務知識,但始終未感體會到整個農業生產過程。

我覺得農夫唔係一種職業而係一種志業,而農人更應是盡力去維護大自然,亦要為人類社會帶來安全健康的食物, 這是很重要的使命。
豁然
學習試用剪草機。(余睿菁攝)

務農是一種志業 背負重要使命

在二月中,農夫培訓課程的初期,記者與豁然進行首次訪問,她說:「我覺得農夫唔係一種職業,而係一種志業,農業係一種有大自然的操作、加上人類智慧及勞力的成果,是會慢慢傳承下去,而農人更應是盡力去維護大自然本身操作方式之餘,亦是為人類社會帶來安全健康的食物, 這是很重要的使命。」當時的她,期望在農場做生產的工作,但對於如何管理或開設農場,她一無所知,但她認為課程可讓同學認識及學習農田內面對的困難及解決方法,是一個難得機會。

嘗試使用犁田機。(余睿菁攝)

最大困難不在天氣 在銷售渠道

在整個課程,豁然在課室內學過土壤特質、堆肥原理及防止蟲害等理論課,亦親身落田學習使用犁田機、剪草機等農機,學習播種、種植及育苗等,她驚嘆原來植物的生長,不只是有土壤、肥料、日光與水份就會自動生長,還要依賴微生物,簡單而言,就是植物要能夠使用到土壤的養分或微量元素,是需要靠微生物將它們轉化成植物可吸收的型態。這兩個月,不論日曬雨淋,她認為天氣總是多變,無懼天氣變化,但這行頭的困難,不只是多變天氣,而是最實際的入行及銷售問題。

 

曾有想過唔知是否將種植維持做興趣會更合適
豁然
上理論課亦專心聽書。(余睿菁攝)

完成課訓後再問入行初衷:唔知

完成課程後,豁然表示課程令她對行業更清晰,亦了解到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但能否成為一名農夫,她坦言覺得入行很難,曾有想過「唔知是否將種植維持做興趣會更合適。」而當記者再次問及她入行的初衷時,更考慮幾秒後,回答指「唔知」,課程亦沒有令她一鼓作氣,要去租地開農場,要立即想售賣自己的農產品。

豁然將有機會到農場工作。(余睿菁攝)

人在尋夢時,或許總會有過迷惘,豁然腦海中或曾有很多問號,不過唯一肯定是「我當然希望想繼續做這行」,她希望尋求長期農業工作的機會。

慶幸透過課程認識到一些農人,早前有農人表示農場願意提供長期的工作機會,「我認識的農場負責人想請一些管理人才,希望我考慮到農場工作。」而豁然亦認為加入農場工作,是進入行業最直接的方式,待處理好一些私人事務後,相信會加入該農場工作。

豁然明白在香港要做農業,除了要兼顧產品數量及質量外,還要想想銷售途徑。(余睿菁攝)

未有統一銷售系統 前路有待摸索

解決了入行問題,還有影響農人生計的銷售問題,「在香港要做農業,除了要兼顧產品數量及質量時,亦都要諗諗銷售。」豁然坦言課程雖曾嘗試用輕鬆方式將農場運作及銷售這問題輕輕帶過,但現時農場的銷售模式都是慢慢摸索出來,暫時沒有統一解決不同農產品銷售模式的一個系統,但這個問題,還要待她日後種有所成時,才會真正了解這種困難及慢慢去摸索解決方法。

未來的農友路如何走下去,豁然暫時指難以計劃出一個清晰的時間表,至少今日,她仍期望能加入農業,不論成就如何,至少今日她嘗試過……

經過2個月的課程,豁然最終成功畢業。(受訪者提供圖片)
豁然是愛狗之人,趁空閒時不忘與狗狗玩耍。(余睿菁攝)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