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渣馬比賽 謹記賽前減跑量、控飲食、忌急躁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第25屆渣打香港馬拉松將於今年2月12日舉行。每年渣馬,很多選手會出現各種不適,最終無法完成賽事,甚至受傷,得不償失。跑手除了恆常訓練,更重要是在裝備、飲食、賽前規劃等做好萬全準備,讓身體在比賽當日發揮最好的水準,以迎接一年一度的跑界盛事。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註冊物理治療師曾裔菱

不論跑10公里、半馬或全馬,都應該及早從訓練、裝備、作息等方面作充份準備。在比賽前一個月,選手應該得到充份的休息,讓身體發揮最好狀態應戰,以減少比賽當日受傷的機會。尤其首次參賽的選手,千萬不應「臨急抱佛腳」,即在賽前一個月不斷練跑,相反應開始步入「收油期」,開始逐漸減少練跑的里數,在最後一星期減至平日跑步練習量的三成。

二月天氣反覆,比賽前一星期應開始留意比賽日的天氣情況。若天氣預報顯示有雨,選手便應帶備帽、風褸等避寒避雨;若天氣較熱,亦不建議穿著長袖衫參賽,當起跑後身體溫度增加,便容易感到不適。不少人誤以為穿全新跑鞋比賽最能跑出好時間,實非如此,應先在比賽前一至兩星期穿新鞋緩跑,讓跑鞋的底部變軟,減低腳部不適機會。

比賽當日,不論是全馬、半馬抑或 10 公里賽,均建議選手出發前,進食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作早餐,否則比賽時一旦進入亢奮狀態,便有機會感到暈眩不適。其中一樣很多選手容易忽略的是,賽前如廁是十分重要的一環,不少選手由於沒有早上大便的習慣,當比賽進行時,由於自身緊張、跑步時腸道蠕動等因素,便會突然感到腸胃不適,甚至劇痛,因此需緊記離開住所前,或在比賽場地開跑前如廁。

不少參賽選手比賽當日須在凌晨便已起身準備,對「上班族」而言有一定難度,若睡眠不足更會影響比賽表現及增加受傷風險。因此,選手賽前一至兩星期應開始調整作息時間,例如避免晚上過多聚會、逐步提早上床時間等,均有助比賽前夕獲得足夠睡眠。

10公里渣馬今年在東區走廊近中環及灣仔繞道起步,最終在銅鑼灣維利利亞公園結束。由於 10 公里賽事的跑道狹窄,選手起跑時要特別小心碰撞及絆倒。特別要留意在最後 9 公里進入維園的彎位,不少選手會選擇起勢急速向前,轉彎時很大機會與他人撞倒受傷。

至於全馬及半馬選手,當進入西隧出港島的路段時,隧道內環境悶熱焗促,過去曾有選手在西隧內不適暈倒,因此選手在西隧時不適宜加速,並因應身體狀況適時補水。此外,選手在賽前應了解自己身體狀況,制定合適策略,例如判斷自己是否應該一開始全力衝刺,抑或慢慢起跑,待狀態逐漸良好在中段開始加速。值得留意的是,長距離跑手中段有機會出現血糖低等情況,因此有選手會選擇進食能量啫喱習慣,但由於能量啫喱需要水份幫助溶解吸收,故此賽前要判斷進食能量啫喱與水站的位置。

腳痛、抽筋、心口不適是比賽期間最常見出現的受傷警號,選手可能因為緊張心急,令呼吸與身體擺動不協調,導致花費更多氣力跑步,及出現受傷的風險。因此選手賽時要留意自己呼吸的頻率,及嘗試微調跑姿,令痛楚減弱。若情況嚴重,則不能勉強,應坐下賽道兩邊,等待急救人員到場協助。

比賽結束後,選手的抵抗力會較差,若當日天氣稍涼便容易生病,因此應立即穿上風褸保暖。同時,選手應進食以補充足夠能量,常見的食物包括香蕉、朱古力奶等。

離開比賽場地後,有選手會選擇前往按摩店鬆展筋骨,但此舉其實容易令到肌肉受傷。由於長時間跑步已令肌肉細胞受傷,甚至於有輕微肌肉或細胞壁撕裂,因此若越大力按摩,越容易令肌肉繼續破壞。因此,選手回家後可以沖熱水涼及拉筋,午睡後便可補充足夠精力。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