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敏感兼表面「閃令令」非好事 惡化至蛀牙手尾長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很多人都有牙齒敏感,進食時牙齒又酸又痺,習以為常後就置之不理。其實,不好好清潔敏感牙齒位置的話,蛀牙機會大增,隨時手尾長。日常生活有不少飲食陷阱容易誘發敏感牙齒,特別是酸性較高的食品,例如蘋果、西柚,甚至是大部份受歡迎的運動飲料等,如有懷疑,不宜「估估下」,應及早尋求牙醫意見,並勤用含氟化物的牙膏刷牙,及早「止蝕」。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牙科醫生黃凌旻

進食凍、熱、酸的食物,或較硬又細小的食物如花生時,牙齒突然出現短暫酸痺,很可能是敏感牙齒的徵兆。敏感牙齒徵狀十分常見,無分年齡。基於各人忍耐程度不同,有人不堪酸痺夾擊而求醫,亦有人不斷忍耐而習慣與酸楚共存。

敏感牙齒成因與琺瑯質受損及牙腳外露有關。琺瑯質是牙齒的最表層,容易因酸素及磨牙而受損。當酸性食物及飲品的酸鹼值(pH值)低於5.5,琺瑯質就有機會流失。運動飲品、果醋、汽水、甚至啤酒及威士忌,大多屬於酸性飲品;而減肥餐內常見的酸性水果包括西柚及蘋果,一旦過度食用亦會侵蝕牙齒。

曾有患者求醫時,牙齒已被酸素嚴重侵蝕,牙齒明顯變黃及表面「閃令令」。擁有這種「閃亮」的牙齒並非好事;顯示呈白色的琺瑯質己嚴重受損,並露出在其之下、呈黃色的象牙質,此等受損脆弱的牙齒容易崩裂。若一直不予理會,一旦進食較硬的食物隨時可令牙齒表面留下坑紋或裂縫。當食物殘渣卡在其中,就衍生蛀牙。

診斷敏感牙齒,牙醫在臨床上會採用排除法,由痛感著手,先觀察患者牙齒是否在受刺激下突然刺痛,痛感是否持續片刻。曾有坊間說法指「三叉神經痛」帶來的痛楚,容易與敏感牙齒的酸楚混淆。事實上,三叉神經痛屬相當少見的病症,痛楚持續時間亦明顯較敏感牙齒長。

當確認患者有敏感牙齒後,牙醫會建議對方改善不利牙齒的生活習慣,例如少吃既硬且細小的食物,避免牙齒損傷;亦按情況處方氟化物藥膏或氟素濃度高的牙膏,有助舒緩敏感徵狀。患者亦可在牙醫建議下使用防敏感牙膏,此類牙膏可令牙神經反應遲鈍,亦可封閉外露象牙質內的微細管道,從而降低牙齒敏感程度。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