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健康藍圖︱社協稱行前一步 惟擔心資助不足造成健康貧富懸殊
政府昨(20日)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計劃明年第二至三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表示,家庭醫生對於慢性病患可更有彈性,並有一個更長期的關係,加上有資助的篩查,形容是「行前一步」。不過仍要視乎資助額,因始終是個長期的開支,對基屠有一定負擔,如資助額不足便難以吸引基層市民,如要付出一定金錢則動力會較低,甚至會加劇健康上的貧富懸殊。
醫學會會長、家庭醫生鄭志文則認為,要推動一人一家庭醫生並不困難,但不應被觀念所局限,只要有完整病歷或慢性病有一個醫生跟進已經足夠,太過頑固的系統反而會失去靈活性,未必是好。
▼12月19日 政府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
連瑋翹今早在港台節目中表示,藍圖的推出是好事,特別是家庭醫生對於慢性病患可更有彈性,並有一個更長期的關係,加上有資助的篩查,形容是「行前一步」。不過仍要視乎資助額,因始終是個長期的開支,對基層有一定負擔,如資助額不足便難以吸引基層市民。他指不少未發現患病的都是基層市民,都想檢查身體,如要付出一定金錢動力會較低,甚至會加劇健康上的貧富懸殊。
社協:資助額應與醫管局服務一致
他建議,資助額最少要與醫管局的服務一致,例如綜緩人士可免費享用服務,才可有足夠的吸引力,否則只得比較有負擔能力或動力較高的人會參加計劃,最需要幫助的基層市民則未能受惠。
對於強化地區康健中心統籌的角色,連瑋翹指不少家庭醫生都需要支援,例如診所內未必可進行深入檢查等。不過地區康健中心的參與率都較低,即使有免費健康檢查,基層市民參加的意欲都較低,在宣傳上或需下更多功夫,期望未來會有更多社福界的支援,以觸及更多病人。
康健中心統籌過百萬人的難度不低
醫學會會長、家庭醫生鄭志文亦認為,藍圖的方向是正確,但地區康健中心的成效未如理想,以康健中心統籌過百萬人的計劃當中的難度不低,建議應以家庭醫生的網絡聯繫病人。他認為,要推動一人一家庭醫生並不困難,但不應被觀念所局限,只要有完整病歷或慢性病有一個醫生跟進已經足夠,太過頑固的系統反而會失去靈活性,未必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