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冠心病來襲 40歲男早餐愛吃漢堡包 終血管堵塞需「通波仔」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冠心病向來是都市隱形殺手,不少患者在病發前沒有明顯病徵,甚至沒有高風險因素,只能靠恆常身體檢查才發現。不止冠心病,心血管疾病近年不斷年輕化,雖然長者患病人士仍佔多數,可是30至50歲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例,也是不罕見了。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心臟專科醫生李家輝醫生

在年輕的案例中,成因包括家族性遺傳高膽固醇症、常食煙、喝酒、飲食習慣不正常等,大部份同樣於發病前沒明顯症狀。

曾有一名年約 40歲的男士,首次進行基本身體檢查時,運動心電圖結果不正常,跟進發現三條主要冠狀動脈之─的「左前降支」堵塞了 15%,隨即安排病人服用藥物治療。惟一年後,病人再次接受身體檢查,其運動心電圖結果再次顯示異常,左前降支的堵塞已增至 85%。

經了解後,病人沒有吸煙習慣,而且血壓、膽固醇等都正常,亦沒家族病史;但原來他一直以來每日早餐都是吃快餐店的漢堡包,不均衡的飲食習慣相信是導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由於「左前降支」是心臟最前方的血管,亦是供血的最重要部份,因此要即時安排病人「通波仔」。透過放置塗藥支架,防止血管收窄,整個「通波仔」手術用時半小時至 45 分鐘完成。不過,術後病人仍要服藥以防止血管急性堵塞,並注意飲食;病人非常聽話,至今亦未再復發。

技術方面,近年「通波仔」技術已發展十分成熟,置入導管的位置已由大腿轉至手腕,讓出血的風險減低,且一旦出血亦容易止血。不過,血管會隨年紀漸長而逐漸鈣化,亦間接增加「通波仔」時的風險,例如容易導致血管破裂。有見及此,醫學界近年研發「血管內碎石術」,把導管放置血管內,以衝擊波將血管鈣化的位置軟化,大大減低手術風險。

當然,預防勝於治療,預防冠心病應由日常做起。除了每日 30 分鐘運動、避免吸煙外,亦要注意均衡飲食,油膩、煎炸、紅肉等食物應可免則免,肉類可選擇已去皮的雞隻、魚類等。市民亦可嘗試近年漸受歡迎的「地中海飲食」,即三餐以水果、蔬菜、堅果、豆類為主,配以適量比例的魚肉或乳製品,肉類只佔極少比例。不少研究都指出,「地中海飲食」相較傳統飲食,能大幅減少「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攝取,有助保持血管暢通。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