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進補未必要用藥膳 身體虛弱者慎防虛不受補
立冬後便是進補時令,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天是儲存能量的季節,最近天氣轉涼,透過進補可達到暖身袪寒功效。進補需合乎體質,大部分港人屬於陰虛體質,進補以滋陰潤肺為主。一般人無須大量進補,只要補充足夠肉食,例如牛、豬、羊,透過飲食調養,已是進補最佳選擇。過度進補可引致燥熱上火、加重脾胃負擔,有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者尤為注意。
撰文:醫善同行醫學顧問、彭偉明中醫師
一年四季皆有不同養生之道,冬季以斂陽護陰、藏精為要,透過起居、飲食及防病保健的途徑,在冬天儲藏足夠精氣,可提升免疫力,預防來年的病痛,所謂「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隨住冬季天氣下降及乾燥,人體亦容易有肺燥、腸燥、大便乾、皮膚乾及口乾情況,養生以滋陰潤肺、陰陽調和為主,達致溫補、養藏,因此冬天應戒生冷食物,例如凍飲、沙律、魚生、雪糕等,宜多補充蛋白質。
講起進補,不少人會想起羊肉煲、當歸、鹿茸等溫熱食物,但其實非人人合適,進補必須針對體質調養,否則弄巧反拙,愈補愈差。在中醫角度,體質分九類,常見的四大類分別為氣虛、血虛、陽虛及陰虛。氣虛體質者,常感乏力氣短,並有肺虛、脾虛、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及胃口不佳等症狀。人參、黨參、白朮、黃耆等藥材有補氣之用,食物方面可用牛肉、魚、紅棗、雞蛋、蓮子、木耳等入饌。
血虛體質多屬貧血者,有面青、心跳快、肌肉及體力不佳、頭暈等症狀,可用阿膠、白芍、杞子及當歸入藥。食物上可選擇牛肉、豬、菠菜、提子、豬潤及紅蘿蔔等補血或鐵質豐富食材。陽虛者因身體機能衰退,常感四肢冰冷,且有腰酸背痛、夜尿多、尿頻等症狀,多以長者為主。藥膳上可用蟲草、鹿茸等材料;食物上羊、豬、牛、蝦、合桃及芝麻等皆有補腎陽之效。
至於陰虛體質最為常見,此類人士陰津不足,陰不制陽,容易有內熱、出汗、盜汗、手心發熱、口乾、大便乾及皮膚乾燥等缺水症狀,亦易心煩氣燥、失眠多夢。陰虛者可用沙參、麥冬、何首烏等滋陰藥材入饌。食物方面建議多吃滋潤食材,例如雪耳、白合、蜂蜜、海帶、蘿蔔,有潤燥功效,亦可早上進食烚蛋,有助補充蛋白質及改善體質。
進補慎防過猶不及,過度進補有機會導致生口瘡、喉嚨痛、牙肉出血、頭暈、口臭、失眠及小便黃等燥熱上火症狀。患有心血管疾病人士尤為注意,過度或錯誤進補可能影響病情。雖然冬天是進補時節,但非人人都需要進補,本身患有慢性炎症,例如濕疹、鼻敏感、哮喘等,或有尿道炎、月經痛、經常發燒感冒等身體虛弱者忌進補,有機會虛不受補。
都市人擔心自己過度進補,或不知如何進補,其實可以選擇非藥膳方式進補,簡單地透過上述適合體質的食物已可達致進補之效,例如冬天只要多補充肉類,已經足夠。聖誕及新年等過時過節,不少人都會大魚大肉,打邊爐、雞煲等容易上火食物,都應適可而止,以免造成陰陽失衡,影響健康。
「01醫務所」與慈善團體【醫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醫健文章。醫善同行於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會上的愛心和力量,鼓勵有心人踴躍參與醫善同行舉辦的義工計畫,各展所長,幫助弱勢社群。
醫善同行會以專業團隊的運作方式,致力提高贊助人與贊助機構的信心,達到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目標。
網站亦會為巿民提供正確的醫療資訊;並舉辨不定期的醫療健康講座和義診,同時積極與其他社區組織及醫療機構協作,為市民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