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真社反駁民航處 「輕微」事故應屬較危險的「飛行間距不足」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傳真社》昨日(8日)報道,民航處引入新空管系統後,上月本港發生至少6宗航機飛行間距不足的安全事故;民航處昨表示部分事件是「輕微」事故,不屬於飛行間距不足。《傳真社》今日(9日)發聲明反駁,指民航處介定為「輕微」的事故,符合國際民航組織較嚴重的「飛行間距不足」定義,同時質疑民航處稱新、舊空管系統事故數目相若的真確性,要求政府交代。

傳真社:民航處口中「輕微」事故符合國際民航組織「飛行間距不足」定義
民航處昨回應《傳真社》報道,確認上月本港發生6宗航空交通安全事故,不過其中3宗因「低於標準間距少於百分之10」理由,將事故分類劃為「輕微」。
《傳真社》今日(9日)發聲明反駁,5宗事故的涉事飛機按所處高度和位置,受垂直距離1,000呎、平面距離5浬所規範;另外1宗處於高空及雷達未能覆蓋範圍,受垂直距離2,000呎、平面距離10浬所規範。按合國際民航組織定義,屬於「飛行間距不足」事故,而非民航處的「輕微」事故。
另外,民航處日前表示,使用舊空管系統時,平均每月出現1至2宗同類個案;自16年11月至上月引入新管系統後,共發生5宗飛行間距不足個案,平均每月不多於2宗,與以往相若。《傳真社》指,上述回覆顯示另外還有2宗事故民航處沒有公布,促請當局交代事故詳情。
《傳真社》同時引述資深空管人員指「一個月內發生6宗航空交通事故是歷來罕有、不能接受」,促請民航處公開過去7年,在舊空管系統運作期間的「飛行間距不足」及「輕微技術事故」數字,釋除公眾疑慮。
傳真社質疑民航處沒有說出全部事實
另外,針對民航處回應新空管系統未能及時發出適當警示的說法,《傳真社》表示,民航處聲明沒有回覆上述6宗事故,「預測衝突警告」及「衝突警告」是在飛行間距不足前或後幾多秒發出,又引述民航處副處長蔡傑銘稱,發生事故時警示曾響過,但蔡沒有交代空管系統發出警告的時間。《傳真社》質疑,民航處在回應中沒有交代全部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