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精神健康|駐校社工機構:去年求助破3年新高 開學求助升8成
醫管局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門診新症預約,每年平均輪候人數破一萬宗,去年緊急個案(即出現暴力行為、幻覺、高危被虐甚至自殘自殺)按年升26%至447宗,比起2018/19年度的282宗大增六成。
向本港逾20間小學提供駐校社工服務的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2020/21學年錄得約1860宗求助或諮詢個案,為過去三年最高;而本學年單計9月,已錄161宗新個案,比去年增八成,亦較2018/19(即疫情及社會運動前)大增七成。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總經理、註冊社工吳健文直言,不少同工反映轉介至校外跟進的數字較以往增加,虐兒相關個案亦較多。而在眾多學校中,有維持非學術活動及採取措施鼓勵學生建立社交生活的學校,社工接獲個案明顯較沒有推行的少。
延伸閱讀:
學童精神健康|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年增逾萬新症 疫下緊急個案升
學童精神健康|心理學家:多四至六歲學童求助 籲家長要正面說話
學童精神健康|小學推小息自選活動、線上談心 助學生交朋友減壓
實體接觸少、求助難發現 惟上學年求助按年升近9%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為本港逾20間小學提供駐校社工服務,該處總經理兼註冊社工吳健文接受《香港01》訪問,形容受停課影響,過去兩年師生實體接觸少,求助個案亦較難被發現,直言實際需要協助的個案應較錄得的多,但單是2020/21學年,該處已錄得1,860宗求助或諮詢,比2018/19學年增近9%,「2020年初疫情開始,技術上係開唔到新個案,因為實體接觸少,本來以為會愈嚟愈適應,但其實問題係疊加緊。」
吳健文解釋,疫下失業率升,長期留家令家庭成員之間爭執機會大增,照顧子女時間長,「唔係對得多就溫馨,唔少係增加咗衝突」,香港警方今年1至8月已錄得780宗虐兒個案,較去年同期升近7成。吳健文直言,「處理功課易增加衝突,家長都會有精神壓力」,而失業、面臨經濟困難的家長更難控制情緒,甚至會虐打子女,「疫情轉介至校外求助,即涉及虐兒危機、家長焦慮情緒受困等個案係明顯增加咗」。
學童精神健康易受父母情緒影響,吳健文說,停課令學童社交機會大減,難找到減壓渠道或向外求助,若學業成績平平者,更易感到挫敗。
大多學校都學習類先行,無課後活動、校際或校隊比賽都暫停、無情緒教育,老師開口都係追功課,無咗孕育感情嘅時間同機會。
而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數據反映,本學年大多學校可恢復半日面授後,新學年首月已錄得161宗新個案,比過去三年,每年不足100宗大增,若以未有反修例運動或疫情的2018/19學年比較,新學年首月新個案更是大增七成。吳健文坦言,高小生自殘漸現上升趨勢,不少人直言老師追學習進度受壓,與家人關係差,「感受唔到被愛、搵唔到生存意義、覺得同人關係好疏離」。
除了家長需要留意與子女的相處方式,學校亦有一定角色。吳健文說,留意到有保留非學術活動及採取措施鼓勵學生建立社交生活的學校,求助個案會較少,建議學校在防疫及學生身心健康中取平衡,「10分鐘好關鍵,畀同學係校園走動、搵同學傾計,去社工室玩下遊戲,保留成長或生命教育,至少同學仔知道點樣自我減壓、有求助方法。」他舉例指,保良局田家炳千禧小學特別為學生安排了小息活動,平衡學習及身心成長需要(詳見另一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