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生|凌霄志憂機制不公 林正財指醫生數量和醫療質素非對立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今(21日)早出席一個討論《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的論壇。他表示,對政府以往的醫療長遠規劃很失望,「用年年計、年年清嘅視野做公共政策,絕對唔應該。」他坦言修例並非解決醫療問題的靈丹妙藥,但這是第一步。他稱,大眾不應把醫生數量和醫療質量放在對立層面,討論過程不應忘記平衡。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稱,近日發現醫生離港的情況增加,估計人數會繼續有上升趨勢。他指,大部份公立醫生不反對海外醫生法案,惟關注機制是否公平、公正、公開,並可保障現有醫療執業系統。

林正財稱,對政府以往的醫療長遠規劃很失望。(zoom截圖)

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表示,起初大家認為是修例富爭議性,但實際上爭議不大。他稱,對政府以往的醫療長遠規劃很失望,「唔夠錢就推肥雞餐、減學額;用年年計、年年清嘅視野做公共政策,絕對唔應該。」他認為政府必須有長遠宏觀規劃,醫生數量和醫療質量同樣重要,若病人輪候時間太長,也不是高水平醫療。社會大眾不應把兩者放在對立層面,增量不一定降低醫生質素,討論過程不應忘記平衡。他贊同推出海外醫生並非解決醫療問題的靈丹妙藥,坦言吸引醫生人數存在不明朗因素,但這是第一步,需配合基層醫療及挽留人手等。

林正財說,醫管局管理層及政府官員應留意醫護離職潮問題,多關心前線醫護能否從工作獲得滿足感。不少40歲至50歲的公院醫生擔心要在60歲退休,便提早準備進入私營市場。他認為醫管局應有能力延遲退休年齡,主力培訓新醫生,調整制度不影響年輕醫生升遷, 增加醫生留在公營系統的信心,從而挽留人才。

凌霄志稱,近日發現醫生離港的情況增加,估計人數會繼續有上升趨勢。(zoom截圖)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稱,近日發現醫生離港的情況增加,估計人數會繼續有上升趨勢。政府所說的公私營醫療失衡、基層醫療不足很籠統,非單純增加人手可解決。他認為醫療最重要是安全,舉例指本港的孕婦死亡率比很多發達國家低,有賴嚴格把關制度支持。他認為醫生人手要精益求精,不能為了增加人手,導致將來有其他難處出現。

他又稱,絕大部份公立醫生不反對海外醫生法案,惟關注機制是否公平、公正、公開,並可保障現有醫療執業系統。他坦言法案存在專業自主隱憂,因為特別註冊委員會有逾半人由特首直接委任。「100間大學入面,可能好多係科研論文得分,同畢業生質素唔一定成正比,暫時睇唔到註冊委員會會逐間大學詢問課程或者考核。」

社協舉辦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論壇。(zoom截圖)

立法會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主席葛珮帆稱,委員會收到很多不同意見,包括市民及專業組織等。醫生的個人反對聲音較多,擔心修例對本地醫生構成影響,並質疑未必能維持現有醫生質素;病人組織和公眾多數支持修例,她亦預料議員反對人數不多。

她形容,本港正處於優秀醫生人才的世界爭奪戰 ,擔心方案吸引力不足以面對國際競爭。「問估計最終可引入幾多海外醫生,政府答案係唔知,令我哋好擔憂。」她不明白為何草案要求是香港永久居民,「如果係非港人高水平醫生,係咪就唔歡迎,係值得思考。」她又指,部份崗位不需與市民直接接觸,未必需要廣東話為母語的要求。

醫委會成員陳永佳表示,本港醫療出現分配失衡問題,多於醫生數目問題。他指,病人的健康問題愈小,愈傾向看私家醫生,反而專科門診便轉到公營,當局須在此問題著墨。他贊成海外醫生方案,不過必須保障本港醫科畢業生就業,並清楚篩選評核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