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危城|行迴旋處如「打大佬」 教車師傅:了解優先權避免蝕底

撰文:孔繁栩
出版:更新:

不少市民愛趁假日駕車外出,惟路面經驗少難免手忙腳亂,而迴旋處的設計對不少駕駛者而言儼如「打大佬」,不幸遇上交通意外隨時「有理說不清」、「即時跌錢」。《香港01》邀請資深教車師傅鍾師傅教路,他提醒行迴旋處關鍵在於「優先權」,哪方在「正線」,哪方在「cut線」,責任誰屬一目了然。政府近年引入螺旋形迴處,「優先權」與傳統式迴旋處盡不同,意味「外圈」再不是「always win」。

(香港交通危城系列之二)

延伸閱讀:

交通危城|大涌橋路交界多「伏位」? 教車師傅:避禍要預早揀線

交通危城|規劃師倡東北新發展須建新幹道 否則加重沙田道路負荷

交通危城|孭仔燈易肇禍? 大涌橋路寬闊、車速快構成五大危機

不少市民愛趁假日駕車外出,惟路面經驗少難免手忙腳亂,尤其面對迴旋處儼如「打大佬」。(孔繁栩攝)

大圍迴旋處可算是本港高流量的迴旋處之一,它採用傳統式設計,並有三線行車,巴士、泥頭車、「搵食車」駱驛不絕,就連資深教車師傅鍾師傅都認為,大圍迴旋處對新手或假日司機來說算是高難度。

「唔好只係睇一條線,要睇埋內圈,睇下會唔會有車出路口」

鍾師傅表示,由於大圍迴旋處有三條行車線,駕駛者在進入迴旋處前,應先確認路線,當駛至迴旋處路口時應先停低,留意右邊是否有車輛駛來,「唔好只係睇一條線,要睇埋內圈,睇下會唔會有車出路口」,當確認安全後才入迴旋處。

鍾師傅建議,駕駛者如要出9點鐘或12點鐘方向,宜選擇外線行車,而3點鐘方向就可選擇中線或內線,「根據駕駛指引,我哋應該善用中線,喺cut線前留意左邊有無車輛, 唔好長期霸住外圈」,若果未能成功出迴旋處,應果斷「走多一圈」,切忌臨時收慢或強行出線。

根據駕駛指引,我哋應該善用中線,喺cut線前留意左邊有無車輛, 唔好長期霸住外圈
資深教車師傅鍾師傅
鍾師傅指出,傳統式及螺旋形迴旋處最大分別在地線不同,意味發生交通意外時,不同迴旋處對於「優先權」會有不同判斷。

鍾師傅又指出,大圍迴旋處畫有實線,令中線車輛不能在中途cut線,相反其他迴旋處,經驗較淺的司機可以「提早cut線」,更容易預早到出口。

傳統式迴旋處「內圈」較蝕底

運輸署近年將多區迴旋處改劃成螺旋形迴旋處,有人認為可以打擊長期霸佔「外圈」的駕駛者,但又有人因此感混亂。鍾師傅指出,兩者最大分別在地線不同,意味發生交通意外時,不同迴旋處對於「優先權」會有不同判斷。

以車輛從6點鐘位置出3點鐘路口為例,行傳統式迴旋處走外圈的優勢在於一直佔用「正線」,即擁有「優先權」,如果內圈有車輛「cut線」導致撞車,一般情況下,內圈車輛會較為「蝕底」。

螺旋形迴旋處「內圈」出路口有「着數」

相反,在螺旋形迴旋處外圈的優勢盡失,因為在迴旋處內需要「cut兩次線」,但走內圈就只有在入圈時cut一次線,若果內圈車在出3點鐘路口時,被外線後來車輛撞到,內圈車輛因身處「正線」有「優先權」,外圈車因此有較大機會要負上責任。

網上曾有影片教學,指駕駛者在螺旋形迴旋處出9點鐘方向出口時(即左轉),可同時選用外線或內線,引起網上熱議,認為「內線出9點」會加劇意外發生。鍾師傅就指出,內圈雖然是「正線」,駕駛指引亦沒有說明不准「內線出9點」,但建議還是選用外線,至於傳統式迴旋處,他就明言不建議走內線,「你要cut兩次線先出到,咁不如行外線出咗路口,先再攞右線。」

翻查運輸署道路使用者守則,迴旋處篇章中有提到,「迴旋處入口如有兩條行車線,除非有交通標誌或道路標記另作指示,否則應依循第81頁圖中藍色線所示的路線行駛」,即走3點及6點方向應走內線。

新手留意「布袋位」及小格行車線

除了大圍迴旋處及大涌橋路「孭仔燈」,鍾師傅表示,本港有不少「新手陷阱位」值得駕駛者注意,例如九龍塘聯合道與金城道交界,右線畫有一個「布袋位」,容許一輛車駛入。

鍾師傅指,當亮着綠色燈號後就可以駛入「布袋位」,之後不再受交通燈管制,在安全情況下就可以駛右,然而不少司機會卡在「布袋位」不知道應何時駛出,堵塞後來車輛,「大家駛出時要留意,對面線有無車流,有無行人過緊馬路。」

至於亞皆老街往旺角方向,公主道天橋底亦有一個「騎呢位」,短短數十米的燈位之間,突然出現有一小格行車線。鍾師傅指,後排的駕駛人士,若睇錯屬於前方小格的交通燈,誤以為可以開車,便有可能被右方車輛攔腰撞到,「要睇最近自己個盞燈,唔好望遠方」,提醒駕駛人士要小心看清楚燈號,勿見到綠燈就胡亂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