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失業或停工 綜援婦女焦慮增 促提升標準金及設特別津貼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本港經濟受到衝擊,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O)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在今日(8日)發佈一項調查,發現綜援婦女在疫情影響下焦慮情緒指數遠超整體市民,促政府盡快改革綜援政策,提升綜援標準金、設有時限性的特別津貼等紓援市民壓力。
是次調查共訪問290位綜援婦女,受訪者中單親家庭佔66.2%,發現在疫情下失業或因照顧子女而停工的婦女由73.88%增至85.57%,受訪者亦因學校停課而需投放更多時間於管教子女,結果顯示綜援婦女的焦慮程度遠超普通市民,更有33.4%受訪者確診抑鬱症。
疫情下被迫停工 家庭開支增大
在疫情下各綜援家庭支出大增,調查發現平均每月支出增加1,534元,例如子女補習費、外出用餐的費用、居家抗疫增加的水電費、購買抗疫物資及上網課需要的電子設備等。
抑鬱症因疫情加重 「諗過打死小朋友再報警」
邵女士為抑鬱症患者,正在接受精神科治療,她育有兩名分別讀中四及小五的小朋友,學校停課後,女兒成績變差,埋怨媽媽無法支付補習費用,同時要求增添零用錢以應付出外用餐需求,邵女士一方面承受巨大經濟壓力,另一方面為兩兒操心,導致抑鬱症狀加重,更指:「壓力大到諗過打死小朋友再報警。」
另一位領取綜緩的鄧女士,同樣育有兩名小朋友,她指孩子一直對朗誦、奧數等有興趣,但礙於家庭開支因疫情增加,惟忍痛放棄。她指,政府應增設興趣班津貼,讓基層小朋友可以發揮所長。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崔佳良指,是次調查針對領取綜緩的婦女,發現大部分受訪者最憂心日常支出、子女學業及子女管教三方面。調查亦發現,41.7%受訪者表示支援狀況較疫情前差,相信與限聚及防疫措施有關,過去一些教會及社福機構會對綜援婦女提供免費物資及食物,但部份單位現停止服務,導致一群綜援婦女孤立無援。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席施麗珊表示,綜援的標準金的計算方法由96年起未有更新,促政府盡快改革綜援政策,為有需要家庭的子女提供學業及照顧支援,例如功課輔導班與補習班,同時將綜援豁免額提高至3,500元,協助婦女工作脫貧。另外,將兒童的補習和課外活動等列為生活需要,為申領綜援的家庭開設特別津貼。
施麗珊又指,疫情下不少婦女為了照顧子女而被逼停工或打散工,學校又因疫情停課,家長需要花更多心力和時間管教子女及輔導功課,而學校提供的網上補習成效不彰,最終成績一落千丈,為子女尋找補習班亦導致日常開支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