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婚婦高齡誕女靠積蓄度日拒領綜援 憂石籬中轉屋迫遷淪貧戶
政府擬明年清空石籬中轉房屋後拆卸重建,當中有79戶不符上公屋資格,獲安排搬往寶田中轉房屋暫住,三個失婚婦,同一屋簷下,各自承擔着不同的哀愁,有人高齡誕女,卻因感情患得患失,為尊嚴拒領綜援,帶着20個月大的女兒靠「揑儲蓄」過活,亦有人婚姻失敗後,患上長期失眠及思覺失調症,須長期服藥覆診,三人殊途同歸之處,都是承載着一個上樓夢,卻擔憂重建變成「二度迫遷」,看不到前路,只能在單位倒數日子。
「個囡成日走來走去,但係屋企太窄,成日撞完枱角撞床角,我真係擔心佢會撞傻。」鄧女士在石籬中轉屋單位的家中,一邊執拾物品,一邊將20個月大的女兒用蚊帳圍封在下格床內獨自玩耍,確保她不會走出撞倒任何邊角。
46歲的鄧女士擁有一段不幸福的過去,9年前與丈夫離婚,由觀塘翠屏邨單位獨自搬出租住劏房,翌年獲安排入住石籬中轉房屋,大約3年前又與另一名男友相戀,首次誕下愛情結晶,惟對方棄諾照顧兩母女,原本有工作的她,高齡得女,想將女兒照顧妥當,只好當上全職家庭主婦,兩年來依靠多年來儲起的積蓄過活,堅拒申領綜援,手頭拮据,嬰兒車、玩具三輪車都是鄰居或好友送贈,傢俱亦盡量簡潔,由於嬰兒用品太多,部分要放置走廊範圍,之前曾因此被保安上門警告扣分,但近月不斷有人搬走,陸續有單位清空後,保安才不再過問。
房委會發信通知寶田中轉屋搬遷事宜
今年3至4月期間,鄧女突然收到重建分組辦事處人員上門登記,她才知悉屋邨將會清拆重建,當時有工作人員對她說兩母女趕在清拆之前,應該很快便可入住公屋,惟近月收到房委會信件,指她未有足夠分數上樓,將獲安排入住寶田中轉房屋,令她感到晴天霹靂。鄧女2013年已開始輪候公屋,至2019年因女兒出世,她再由一人申請者轉為一般家庭申請者,需要重新輪候,根據最新輪候年期平均需時5.8年,換言之她若明年須搬至寶田中轉房屋後不足4年,便會再安排上樓,變相又要二度搬遷。
她指即使政府有給予搬遷補貼,但相關開支根本無法估量,更麻煩是帶着年齡尚幼的女兒搬入入偏遠地區,以前鄰居幫手看顧的友鄰關係亦被切斷,更為孤立無援。「寶田住幾年又要上樓,我本身已經冇乜錢,每次搬屋都要重置傢俬,啲錢邊度嚟?不如政府一次過幫我哋上樓。」
婚後出現情緒及精神問題 憂搬遷加重病情
面對同一難題的還有40多歲的康女士,她誕下第二名兒子後出現產後抑鬱及思覺失調,2012年與丈夫離婚後遷出,翌年獲安排入住石籬中轉房屋,她多年來需要定期到醫院精神科覆診,亦要定期服藥,幸好一直有工作在身可作精神寄託,兩名兒子亦有間中到家中探訪,直至近月收到重建分組辦事處人員通知,須搬往寶田時大感吃驚。為她診治的精神科醫生已先後三度寫信,指她罹患思覺失調,需要一個穩定的居住環境,但房委會及社署一直未有理會,甚至安排她越住越遠,「見唔到兩個仔,我擔心情緒出問題。」
從事物流工作的阿珍亦是失婚戶,本身亦有情緒病問題,需要定期覆診及長期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她多年來已習慣石籬中轉屋的生活模式,每日由石籬來回荔景上下班,回家便簡單煮晚餐,之後「宅」在家中足不出戶,形容搬遷至寶田中轉房屋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她擔心既要重新適應新環境,耗費更多時間及路程上下班,一旦出現些微憂心,便連續好幾日無法入睡,病況再因情緒起伏而變得嚴重。
關注組:搬寶田受影響人數遠或低於預期
石籬中轉屋居民關注組成員陳瀚宇表示,當知悉石籬中轉屋的最新安排,已多次上門家訪及聯絡獲安排搬往寶田中轉房屋的79個住戶,結果只能聯絡上其中25戶,當中18戶為一人戶,其餘7戶為二至四人戶,其他戶主一直聯絡不上。他們先後曾求助立法會議員及葵青區議員,要求直接面見石籬邨中轉屋的重建分組辦事處高層,前者直接拒絕要求,後者則因大批區議員辭職而無法繼續,直至關注組再在房委會每月恆常會議中提出有關議題,終獲辧事處人員回覆本周二(3日)進行面對面對話。
本港首次採跨區中轉房屋搬遷方案
他認為,受影響而搬往寶田中轉房屋的戶數,很大機會遠低於79戶,而今次又是本港首次採用跨區中轉房屋搬遷方案,房委會應考慮住戶訴求,至少提供除寶田以外的選擇,包括把並非放在「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中的不受歡迎單位,供該批租戶選擇,又或暫時安置在同區舊單位內,直至獲編配上樓為止。他期望雙方能在稍後會面中坦誠交流,而非強推單一方案,將租戶受影響程度減至最低。
房屋署:部分個案轉介社署審批體恤安置申請
房屋署發言人回應根據去年10月底的石籬中轉房屋住戶資料,估計約有79戶公屋申請在「提前配屋計劃」下仍未到達詳細資格審查階段而將獲安置入住寶田中轉房屋,在該批租戶中,部分個案可能具有獲配公屋的特殊理由或理據,例如快將符合「提前配屋計劃」資格、將會在短期內居港滿七年而符合公屋編配資格等,房屋署會考慮審批該類特殊並具有充分理據可安置入住公屋的個案。
另外,如個別住戶具有健康或社會因素的特殊理由,房屋署會轉介予社會福利署尋求協助,社署為每宗個案進行評估,並為合資格人士向房屋署推薦「體恤安置」申請,以提早獲配公屋。
至於未能聯絡上的住戶,房屋署已於今年7月中再發信。截至上月底,79戶當中仍有五戶尚未取得聯絡,署方會繼續嘗試循不同渠道聯繫。
房屋署負責重建的職員曾於今年4月18日進行4場簡介會,闡釋遷置登記手續和各項安排。因應部分住戶未能出席簡介會,遂安排本月3日再與住戶在辦事處會面,聆聽意見及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