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場|中電擬清水灣外建17座巨型風車發電 高度如半幢ICC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港府提出2050年要達致碳中和目標,中電早年研究在清水灣對出的香港東南水域,興建海上風力發電場項目再有進展。中電原計劃投資數十億元,在海上興建67台發電風車,組成大型風電場,最新計劃透過引入更巨型風車,換取削減風車數量。
中電表示,擬引入的巨型風車,單計風車葉直徑可達230米,意味一座風車高度,已相當於半座環球貿易廣場(ICC)。按有關計劃,引入更巨型風車,需要在海上興建的風車數量有望減至17台,發電容量則增加近3成至255兆瓦,相等於3/4台天然氣機組。中電修改項目設計後,已向政府申請更改環境許可證,並在本月獲批。
中電發言人稱,最終挑選的風車型號及擺放位置,取決地質勘探調查結果,以及有關風機的市場供應等因素而定。

本港討論風力發電多年,港燈早前曾投資1,500萬元興建南丫島風力發電站,其後兩電分別提出興建大型海上風力發電場建議,並認為果洲群島東南水域及南丫島西南水域具發展潛力,惟風電項目多年「只聞樓梯響」。

中電早已選定在香港東南水域發展海上風力發電場,在2009年通過環評,獲發環境許可證,並於2012年安裝海上測風塔,24小時收集及分析風力數據,包括風力大小、風向、濕度及氣壓等,目前已累積近10年數據。

工程項目包括在香港東南面水域建造及營辦一個容量約200至255兆瓦的海上風力發電場,包括最多31台發電容量不少於6.45兆瓦的風機、海上變壓器平台、海底的收集和輸電纜和資料研究塔。(環保署圖片)

擬引入巨型發電風機 換削減風車數量

中電早年計劃在距離清水灣半島約9公里水域,興建67台3兆瓦的風車,總發電容量達200兆瓦,當時估計每台風車造價8千萬至1億元。

中電發言人表示,本港暫時只有小規模可再生能源項目,如太陽能及轉廢為能,風能成為餘下少數能有相對大規模生產的可再生能源,考慮到離岸風力發電產業愈趨成熟、風車供應鏈成本下降、嶄新技術應用更大葉輪,以及要配合政府減碳政策等,故中電重新審視風力發電場項目的發展潛力及可行性。

中電解釋,調整後的項目設計,會沿用原有框架,但計劃引入更巨型的風車,估計在2030年,每台風車發電容量有望增至15兆瓦。惟使用的風車,轉子直徑會由原計劃的90米,加大至230米。因引入巨型發電風車效率更高,興建數目可減至17台,總發電容量達255兆瓦,發電量等於337.5兆瓦的天然氣機組的四分三。

中電發言人稱,新設計下,需要興建的風車數量是原計劃四分一,可減少風阻,提升成本效益及風能產量。項目亦按計劃使用「吸力式沉箱地基技術」,避免挖泥及打樁,減少對海床及海洋生態影響。

每台風車高如半幢ICC

翻查資料,目前全港最高的摩天大廈為港鐵九龍站上蓋的環球貿易廣場(ICC),樓宇高度為484米。若中電的海上風力發電場計劃落實,香港東南面水域或將豎立17座逾半幢ICC高的巨型風車。

風力發電將佔中電燃料組合2至3%

中電今年3月17日已向環保署提交更改環境許可證申請,獲署方確認有關申請所提出的改動,不會對環境帶來不良影響,已於4月13日獲發經修訂的環境許可證。中電發言人表示,項目並非如箭在弦,下一步仍要進行地質勘探調查(見另稿)。發言人強調,海上風電場引入的風車款式,尚未有最後定案,屆時會選用當時較新款式,但強調不會當「guinea pig(白老鼠)」。

被問及每台風車預計成本,中電表示,興建全港首個風電場,希望能做到「平靚正」,認為市面上供應商較10年前多,有來自歐洲、美國及內地的風車,希望在招標過程中,以好價錢買到合適產品。

中電︰風電對電價影響不會去到不能接受水平

中電又估計,日後離岸風電場落成,風力發電佔中電燃料組合約2至3%,有望取代煤電機組,「一定比化石燃料貴,但對電價影響不會去到不能接受水平,建成後沒有營運成本可言,主要涉及實時監測、定期維修」。

海上風力發電場雖可24小時運作,但中電稱,市民用電時間並不平均,風力不能適時加大,需要引入可控的發電機組支持。發言人又認為,除本地可再生能源,未來還要透過區域合作,增加零碳能源,逐步以氫能取代天然氣發電等,配合減碳措施,相信要「多條腿走路」,香港才能在2050年達至碳中和。

港燈投資1,500萬元興建南丫島風力發電站,每年平均生產100萬度電力,有助減少80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港燈網站影片截圖)

港燈仍在研究風電在港技術可行性

至於港燈的風電場項目,港燈表示,本港風力發電潛力雖未必能跟歐美國家及內地相比,但根據過去收集的風力數據,認為香港有一定潛力發展風電,故一直積極探討如何提升香港風電比例,並持續與政府磋商,研究風電在香港的技術可行性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