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擬申撥款逾1億元翻新濕地公園 引入AR技術「模擬」水底環境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佔地61公頃、位於天水圍的香港濕地公園,啓用至今15年,商經局、旅遊事務署及漁農自然護理署擬向立法會申請撥款1.35億元,提升園內設施,包括更新及設計主題展覽廊設施及常設展覽內容,以及引入擴增實境程式(AR),配合園內主題,予訪客猶如置身濕地及水底環境體驗。
當局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展開工程,期望於明年第三季至2024年第四季分階段完成,期間會局部關閉展覽廊,同時維持公園正常開放。

+1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旅遊事務署及漁農自然護理署今日向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遞交文件,申請撥款1.35億元,提升濕地公園設施,當中涉及場地裝置、展品及訪客設施詳細設計、採購、原型製作、展品及訪客設施測試,以及製作和安裝新展品等工作。如獲財委會批准撥款,當局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展開工程,期望於明年第三季至2024年第四季分階段完成。提升設施工作期間,將分階段關閉濕地公園展覽廊以更換展品及訪客設施,同時維持公園正常開放,以期減低對訪客的影響。
當局提到,濕地公園內的常設展覽及訪客設施,包括展品解說牌、地圖和指示牌等,已有超過14年歷史,當中不乏出現老化跡象,很多替換構件已難於在市場上購置而不能復修,展品及展示設施亦不符合目前的科技標準。主題展覽廊及戶外濕地保護區缺乏互相連結,未能提供融入環境的模擬視覺效果和與訪客間的互動,因而未能為訪客提供更佳的探訪體驗,「因此,園內的展覽及訪客設施須與時並進,為訪客帶來全新及更佳的體驗。」

當局打算將濕地公園入口廣場重新設計,以淡水濕地生物及其水底生境為題,訪客可利用AR技術,感受如置身在水底睇環境的感覺。(立法會文件)

當局又指,行政長官於2018年《施政綱領》中提出提升濕地公園設施,漁護署翌年進行研究,另考慮到疫情發展,預計健康的旅遊消閒體驗將更受本地和外地的旅客歡迎,遂須適時提升相關設施,為香港旅遊業復甦做好準備。
當局擬推出3年計劃,包括更新及設計主題展覽廊的設施及常設展覽內容,及改善訪客設施,當中包括使用最新的科技提升展品屏幕畫面的質素、拆除舊有或不能復修的展品;提供能融入環境的模擬視覺效果;另擬設計和更新展品解說牌,並會增設互動路線規劃電子亭,提供搜尋路線和設計不同長短參觀行程的功能等。

香港濕地公園位於天水圍,自2006年啓用至今。(資料圖片)

濕地公園新設施亦將應用科技,包括以擴增實境程式(AR),為入場人士帶來體驗,例如在入口廣場,有別以往實物雕塑,公園入口會以淡水濕地生物及其水底環境為題,以用家為本,提供遮蔭處,訪客亦可選用AR,感受如置身在水底生境的感覺。
多個展區亦會採用新設計,其中室內遊樂區會重新設計為「紅樹林歷奇」主題;「人類文化」展覽廊亦會融入媒體藝術,不再單向放映世界濕地資訊,將會以互動形式介紹香港濕地過去至今的文化傳承,生產糧食、供應食水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