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黑臉琵鷺死於濕地公園 屍體對H5禽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

撰文:倪清江
出版:更新:

漁農自然護理署發言人今日(22日)表示,一隻在天水圍香港濕地公園檢走的黑臉琵鷺對H5病毒的初步測試呈陽性反應,當局正繼續作進一步確定測試。

黑臉琵鷺每年會由朝鮮半島與中國遼東半島一帶的繁殖地南遷過冬。(香港濕地公園圖片)

雀屍三公里範圍內有兩個雞場

該隻黑臉琵鷺屍體於昨日(21日)在香港濕地公園泥灘被發現及檢走。漁護署指濕地公園內發現雀屍地點已加強清潔及消毒,亦已張貼告示,提醒遊人注意個人衞生,園方會密切留意園內雀鳥的情況。發現雀屍地點的三公里範圍內有兩個雞場,署方已立即通知有關雞場,並得悉暫時無發現雞隻異常死亡或有任何禽流感症狀。漁護署亦已致電家禽農戶,提醒他們加強預防禽流感及生物安全措施。

發言人表示,該署會確保業界採取適當措施預防禽流感。漁護署亦會繼續密切監察野生禽鳥。

最大繁殖區在南北韓休戰區

黑臉琵鷺於每年10月至翌年2月,會由朝鮮半島與中國遼東半島一帶的繁殖地南遷過冬。香港濕地公園所在的后海灣一帶是黑臉琵鷺其中一個主要度冬地。

黑臉琵鷺是大型涉禽,身上長滿白色羽飾,鳥喙形狀獨特,成匙狀,又似琵琶,臉呈黑色,皮膚裸露,因而得名。體長約76厘米,約重一公斤。黑臉琵鷺在3月至9月期間,只於南北韓西部海岸至中國遼寧省之間的小島上繁殖。當中以限制人類進入的南北韓休戰區是最大和最成功的繁殖區。台灣和珠三角區(米埔后海灣、福田自然保護區和澳門)是黑臉琵鷺的主要越冬地,越冬種群佔全球總群超過六成。

根據濕地公園資料,黑臉琵鷺只在東亞地區出沒,全球數量估計約3,941隻,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每一年,只有約30對黑臉琵鷺繁殖。要繼續生存,牠們的主要繁殖地必須得到長久保護、越冬範圍內的沿岸濕地不受污染,兼備大量食物,以及避免致命的疾病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