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五周年慶典|與香港社會共同追求美好生活|于品海

撰文:于品海
出版:更新:

本文為《香港01》創辦人于品海在《香港01》成立五周年慶祝典禮的演講辭。

五年——說長不長,只是一屆特首任期,讀小學都還沒有畢業;說短不短,香港的輿論和政治版圖已經足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五年前,我們提出「是時候改變了」,「社會撕裂、大家都輸」的警告,不幸一一言中,而且變化之大,所有香港人,甚至是全國以及整個世界,或多或少都感受得到。

我在五年前提出呼籲,希望香港去除抗爭式的政治,將政治聚焦社會民生,而不是假民主自由之名進行無休止的政治爭吵,亦不應僵化對待「五十年不變」,對早已經過時和失焦的社會制度以及它凝聚的怨氣和怒氣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當時並不知道,原來有一些事情冥冥中註定,路是要走完了才會知道已經到了盡頭。

反修例騷亂徹底觸動了香港社會習以為常的政治格局。(資料圖片)

過去五年,香港發生了三個變化,其中兩個是轟轟烈烈的:一個是反修例騷亂,前奏就是2014年的佔中運動以及2016年初的旺角騷亂,另一個是中央政府替香港制定《港區國安法》,以及剛發生的選舉制度改革,它們徹底觸動了香港社會一直習以為常的政治格局。

第三個變化就是新聞媒體領域正在發生的寧靜革命,表面看它是不同新聞媒體之間的商業競爭,事實上,新聞媒體的領導地位更替從來都反映了社會的轉型,是展現意識形態以及社會論述之間的變化。《香港01》作為網絡媒體,在缺乏日報或電子媒體支撐的情況下成為具領導地位的主流,每日有接近200萬人從我們的網站獲取資訊,90%身處香港,每個月有接近500萬人做着同樣事情,與我們進行互動,這就是一種社會新常態。

新聞與社會轉型

五年前我創立《香港01》,朋友勸我不要浪費金錢,但我堅持自己對市場變化的判斷,深切感受到社會對轉型的渴望與新聞產業的發展機遇——香港的新聞行業實在太過迂腐,毫無想像力、形式簡陋、科技落後,就算香港社會的變化如此明顯,但新聞行業依然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完全看不見世界在變、香港在變。這就好像今天的CNN、《紐約時報》、BBC,它們如同自己的母體一樣,面對世界格局的變化,只能夠退守到自己的同溫層之內。

新興事物確實會淘汰舊有事物,電動車取代汽油車,智能手機取代傳統手機,但有些古老習慣或者恆久的形式還是會存在,甚至極大發展,亦會有一些超前和有創意的想法可以成為現實。社會也是一樣。

香港社會以往只能夠在國際新聞中看到騷亂,現在身處現場,甚至更為激烈,打破很多人的習慣和記憶。50多年前的六七暴動和兩年前發生的社會騷亂有分別嗎?一些人認為分別很大,甚至幼稚到認為最近的騷亂很神聖。其實它同最近發生在北愛爾蘭的騷亂、美國的種族衝突,甚至中東北非或者烏克蘭的動亂都一樣,只是無法解決問題的躁動而已。英國和美國警察與香港警察同樣用水炮車對付騷亂, 執法手段更暴力,更無任何正當性值得吹噓。

任何對社會發展規律有研究的人都知道,社會、經濟、政治發展都離不開唯物主義理論,亦離不開歷史的規律,更離不開辯證的發展關係。香港人對這些理論非常不熟悉,但其實都可以在中國人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中國的歷代王朝都是根據這些規律不斷更替、發展,一直到今天。就算是中國共產黨,它的誕生、崛起,以至今年將會在全世界面前慶祝自己的百歲生日,亦同樣無法擺脫這個規律。經濟建設、反腐、提升國家治理品質、面對世界舊制度的阻礙與圍剿,這些都是歷史發展過程的必然路徑,不是宿命,但有着清晰的指向。

為政者要對社會改革有承擔,不能只說空話。(資料圖片)

被革命和主動改革的分別

很多人希望知道如何學習中共成功推動改革,其實,關鍵只有一個,就是先強力改革自己,然後才開始改革世界。從哲學層面看,西方社會同樣用這種手段批判對待資本主義,同樣經歷無數改革才可以繼續存在,有一些還發展得不錯。但也有一些國家,就像英國和美國,傲慢令他們無法推動改革。香港不少媒體同樣因為傲慢而失去自己的市場地位,就好像一些老人家長年玩着大富翁,其他人提出要玩網络遊戲,他們就驚惶失措。

有些人會疑惑,一個像中共如此落後的政黨,為什麼可以超越那些所謂先進政黨,如英國保守黨,美國民主黨等?問題就出在命題的設置之上,為什麼有人會假設這些英美政黨具備先進性,我們只能夠模仿學習?一個不斷推銷雙重標準,靠軍事干預和經濟制裁來鞏固自己地位的霸權是真正的強者嗎?一個不斷製造經濟危機但要弱勢群體承受經濟金融化傷害的政府,它的優越性何在?在自由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皇帝新衣遮蔽之下,皇帝看似肥胖,其實是浮腫,一個小孩子講幾句真話,或者一陣風就會將它吹倒。這種先進性毫無說服力。我們的國家起步很晚,人民的生活很卑微,但中共和中國人卻愈戰愈勇,只要你用事實,而不是用意識形態和偏見去評價,就可以看得見它的先進性。輿論是反映社會變化的,當我們以為可以製造輿論,甚至用謊言來誤導輿論,結果有目共睹。

摒棄偏見與意識形態,就可看見中國發展的先進性。(中央社)

香港作為一個小型經濟體與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無論如何裝飾,也改變不了它的本質。一些人可能不知道,資本主義已經進行過多次改革,不然它早就滅亡了。凱恩斯經濟學和福利主義都是對放任資本主義的改革嘗試。在過去一百多年,有一些國家,如德國,一直拒絕讓經濟金融化取代經濟的社會性,亦即是「脫實入虛」,因此依然具備競爭力。相對於香港,新加坡的改革魄力就大得多,結果是改革了資本主義的新加坡比堅持原教旨資本主義的香港發展得更好。香港就是因此被新加坡超越,而且激發了「港獨」如此無聊的政治操作。

舊世界要延續生命,只有革命或改革,革命是舊世界被逼面對的,相反,改革是主動的,是舊世界要改變自己,希望繼續生存下去而做出的選擇。無論是滿清政府、國民黨、被送上斷頭台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都是被革命的典型例子。

今天的香港是一個舊世界,它面對的就是革命或改革的選擇,優柔寡断、官僚保守不是選擇。「香港必須改革」正是《香港01》的核心倡議,而我們自己亦一直坐言起行,通過科技以及努力來改變香港人對社會的傳統認識,改變新聞媒體的陳舊形式,陳舊價值觀,陳舊的呆板論述。我們其實是幸運的,因為舊世界太不爭氣,稍為努力一些,就可以改寫版圖。當然,我們能否保持優勢,對手已經決定不了,而是要視乎我們自己是否持續努力改革。《香港01》會繼續善用香港人對轉型的渴望,特別是利用科技在香港社會萌芽的助力,繼續進步。事實上,香港社會是否可以將被革命的危險轉變為掌握改革的機遇,也要依靠它們。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句話好踏實和容易讓人明白,讓政黨工作更加具體化,而且更加民主。(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政治的基礎是人民

有一些建制派朋友問我,如何建立自己的論述,讓市民認同。我經常講,建制派要對政局和社會發展有所認識、積極承擔,不能簡單講香港沒有地、居住情況很差、收入很低、建制派也會批評政府的這些空話、套話。這些話街邊阿伯都懂得講,如果建制只知道如此陳述自己的立場,你們的價值又在哪裏?

有一些泛民的老朋友埋怨最近的發展,但我反問,你們宣稱的民主自由是一個無主孤魂,因為它不是建立在經濟的民主和經濟的自由之上,更不是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民主自由,只是想像中的烏托邦。我甚至懷疑泛民是否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奮鬥。正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既然要改變社會,挑戰現有的政治格局,當然就要有所承擔。然而,一旦要犧牲,那些發出豪言壯語,鼓動年輕人的抗爭派竟然立即退場,甚至認為自己很有策略。如果毛主席看到這種參政態度,一定拍枱大罵: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泛民之中有不少優秀政治家,好可惜,在最近一段時間,身居其位的泛民領軍者竟然糊塗到將自己的位置「禮讓」給一班政治流氓和無知的抗爭派,叫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等語無倫次的口號,甚至讓他們主宰泛民自己的政治命運,結果當然就是斷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政治的基礎是人民,這就是民主的應有之意。過去一百多年不少學者都在追問,是不是有了選舉就等同有了民主,至少到現在沒有人敢給出肯定的答案。中共有一句話,「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句話很踏實和容易讓人明白,讓政黨工作更加具體化,而且更加民主,甚至解構了政治的醜陋,我很喜歡。希望香港政府的官員、建制或泛民的從政者能夠感悟到它的深刻寓意,希望這句話能夠成為香港政治精英勇於喊出的口號。作為一個積極鼓勵社會改革的倡議型媒體,《香港01》將做新聞的價值指向明確地鎖定在這一句口號之上,並以此作為對香港社會變化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