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大事回顧】上樓無期 新盤劏房化 中產基層難求蝸居
2016年來到最後,對43歲的阿嫦而言,又是一個失望的一年,「上公屋」三個字,這麼近又那麼遠。她一家五口09年初申請公屋,一心想着三年上樓,結果「三年又三年」,一晃眼便接近8年。
一年過去,樓價又再逼近歷史高位,港人上車夢依然遙遙無期,劏盤卻又乘勢而起,越劏越細。衣食住行,最重要的一環,卻是香港人最難圓的夢。
等上樓 孩子居內地三年
「董建華果時起到咁多樓,點解到梁振英就無樓住呢?我唔知。點解果時曾蔭權仲鼓勵生育嘅?我唔明。我當時唔知,以為3年真係可以上樓,所以決定生佢哋,以為捱3年,小朋友返大陸3年,啱啱好番嚟讀書,我又攞到公屋。我當時真係咁諗,但係我估唔到係咁樣。」阿嫦如是說。
在觀塘康寧道,多幢唐樓林立,走上三層昏暗的樓梯,一個僅百呎的劏房內,是阿嫦一家五口的蝸居處。阿嫦丈夫是地盤工,收入不穩定,連同她在茶餐廳上班的收入,勉強足夠糊口。入黑後,一家人每晚只能睡在同一張碌架床,大女不止一次向她抱怨:「睇怕等到我18歲,都唔知有無屋住。」阿嫦慨嘆:「3年又3年,再3年,都未必上到樓。」
梁振英任期快完 基層仍未能上樓
特首梁振英多番強調房屋政策是重任,但阿嫦並不收貨:「我覺得真係好失望,希望可以快啲上樓,原來咁多人等緊公屋,但政府仲要兜兜轉轉,講咁多嘢,又話無地。」政府多年來承諾「三年上樓」,但現屆政府管治下,與目標愈走愈遠:公屋輪候冊人數逼近30萬,至今年9月底已達28.6萬,平均上樓時間長達4.5年。梁振英早前宣布不連任,阿嫦卻依然不見曙光:「我只係想要一間簡單公屋,兒女遠離貧窮。」
劏房不只基層有
據統計處資料,去年多達20萬人居住劏房內,人均居住面積僅62.4平方呎,居於斗室有志難伸者,大有人在。不過,即使香港人避得過劏房,私人市場上卻多了一樣被稱為「劏盤」的產物。
【多圖】記者實測南昌一號「神則」 細房轉身難 衣櫃位不夠一米闊
【劏出新境界】俊和新盤「菁雋」一梯29伙 最細單位僅128呎
200呎單位呎價逾萬 發展商:就算皇帝都係瞓張床
發展商近年推出的單位愈劏愈細,200平方呎以下竟然已是一個報稱可住人的單位,索價竟然每呎萬多元。而屯間一個新樓盤,最細單位更只得128平方呎,是一手新例實施後全港最細單位,其中俊和地產發展董事潘志才在推銷屯門單幢盤菁雋時,更不諱言項目的慨念源於學生宿舍,「就算皇帝都係瞓張床」、「我咁耐以嚟未聽過有家長投訴學生宿舍好坎坷」,有關言論引來社會嘩然。差估署資料顯示,2016年首10個月,實用面積少過430平方呎的A類住宅佔市場總數25.6%,比例創1994年以來新高。
港人起居囿於方寸之間,連每塊磚頭都要花光所有積蓄。儘管樓市由去年9月的歷史高位後拾級向下,年初稍見回落,但自從年中起卻又重拾升軌,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12月最新數字為145.44,距離去年9月歷史高位146.92,咫尺之遙。
中資88億奪啟德住宅地 超市場預期1.4倍 每呎樓面地價1.35萬元
政府日前更新《長遠房屋策略》,未來10年的最新房屋供應目標雖然維持在46萬,但未來10年公營房屋單位的預計可建量僅23.6萬,距離目標仍欠4.4萬個單位。在政府明言缺地的情況下,要一時間提高供應,壓抑樓價,談何容易,樓市緊箍咒將繼續綁着升斗小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