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自詡現曙光 四口蝸居70呎:慘過「港豬」

撰文:譚貴鴻
出版:更新:

根據統計處資料,全港最少有20萬人居於劏房,面對這種狹窄惡劣的居住環境,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只用四隻字提及劏房問題:「劏房蔓延」,除此之外再無提出任何針對性政策,數以萬計的劏房住戶在斗室中閱讀這份施政報告,只能搖頭嘆息。

一張不夠6呎長的床,是一家四口共被同眠的地方,嘉豪(左)每日就在這裡和姐姐玩樂。(梁鵬威攝)
從細小的窗向外望,對面的大廈同樣劏房林立。(梁鵬威攝)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解決房屋問題已「初現曙光」,但快將3歲的嘉豪,瞳孔倒映出來的,仍是一片灰白的家。只得70平方呎的劏房便是嘉豪的世界,他和父母及姊姊在這裡已經蝸居千多個日與夜,比起活在新界豬欄的公豬有60平方呎的活動空間,嘉豪的生活連「港豬」也不如,正好是香港劏房戶的寫照。

無殼蝸牛的歲月,並非你我都能明白,當我們走進嘉豪的蝸居,打開門已「一目了然」,只見器具簡陋的廚房;廚廁相對以外,便僅得一張不足6呎長的木床,一家四口每晚共被同眠。

「瞓覺咪屈住對腳囉,呢度先得1米6幾(長),都唔夠我哋瞓。」
熊先生如此描述每晚的情景
劏房內雜物處處,四口子活動空間淺窄。(梁鵬威攝)

擠在床上的日子,夫妻魚水之歡固然是問題,兩個孩子始終都會長大,長期居於狹室亦會影響到他們的身心發展。斗室內除了一張床,就只夠擺放一張小摺枱,一家人食飯、孩子做功課溫習,通通在這裡解決。

劏房環境翳焗,令嘉豪(左)的氣管出現問題。(梁鵬威攝)

70平方呎的斗室,連半間豪宅主人套房也及不上,但熊先生一家四口已住在這個位於深水埗的劏房四年多。地方淺窄,連一個成年人轉身走動也困難,但熊先生最擔心的是嘉豪的健康,因為幼子出世後,一直居於翳焗的環境,室內只得床邊一隻幾呎大的窗,令嘉豪氣管出了問題,「細佬(嘉豪)啱啱出世時,焗住佢囉,而家氣管唔好。」

熊先生坦言,希望盡快「上公屋」,讓孩子擺脫囚籠中的生活。他們雖然符合資格申請公屋,但苦等五年仍未能上樓。熊先生估計,仍要等多兩年半,一家人要繼續活在斗室之中。另一邊廂,運輸及房屋局局長今個星期則表示,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有可能由現時的3.6年拖遲,距離3年上樓目標又遠一步,像熊先生這樣的劏房家庭,一邊聽著政府一個無法達到的承諾,一邊繼續捱 。

據統計處2015年7月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57號報告書》,全港共有85,500個劏房戶,當中逾萬戶為4人家庭。

生活拮据,唯有少用電,熊先生一家平日連冷氣亦少開,最多在睡前一、兩小時才開冷氣,臨睡前便要關掉。萬事可省,唯獨女兒的補習費不可以。7歲女兒現正就讀小學,由於學業成績跟不上,老師要求她補習,每月補習費花費3千多元,對熊先生來說自然又是一大重擔。

一家四口為了慳錢,只點了一個一人份量的火鍋餐分享。(梁鵬威攝)

訪問當天,是熊先生33歲生日的翌日,為了兌現對女兒的承諾,他們一家四口到附近的連鎖快餐店,點了一個一人份量的火鍋餐一起分享,這個不到100元的火鍋,對常人而言可能只夠裹腹,但已是熊先生一家在寒冬中,最溫暖的一天。

按住戶每月入息劃分的劏房住戶比例(受訪住戶數目:85,500)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居住環境惡劣,但天真的嘉豪和姊姊卻在置錐之地中覓得樂趣。隨處可見的塗鴉,是姊弟倆閒來僅有的娛樂,一朵花、一個簡單的火柴人,已足夠他們樂上半天。然而,他們試過和吸毒者為鄰,門外的窄巷,更有「道友」躺臥不省人事。

嘉豪媽媽多番提出搬走,但一家四口只靠熊先生每個月1.6萬元的地盤工支撐,租金已佔去3,000多元,雪上加霜的是,業主可能於四月再加租,他只能慨嘆無能為力,「如果租其他地方,而家都好『炆水』。」他們的生活費,只夠由一個劏房搬去另一個劏房。再看看今年施政報告,有關租務管制及租金津貼的政策隻字不提,熊先生說,一家人只得一個卑微願望——一家人盡快上公屋。不過,在願望達成之前,嘉豪眼中的世界,始終離不開一片灰白。

牆上塗鴉是屬於嘉豪這對姐弟的小天地,記載他們僅有的娛樂。(梁鵬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