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到盡頭無廚房 新盤或變「高級版徙置大廈」 蝸居輪迴半世紀

撰文:李彤
出版:更新:

近期有新盤以「高級學生宿舍」為概念,劏出128平方呎開放式單位,圖吸引年輕一族上車,發展商更稱「皇帝都只係瞓一張床」,惹來市場嘩然。然而,低處未算低,居所面積可以無下限。業界人士估計,未來新盤的新劏法或加入「共住空間」概念,連廚房、甚或客廳都是多戶共用,每單位僅提供寢室及獨立廁所,有如半世紀前的徙置大廈,廚房要在公共空間共享。據悉,該款新盤最快有機會明年便出現,地點在港島區。

近年發展商愈劏愈狼,先後推出多個蚊型盤,最細單位不足200平方呎,空間僅如車位般大。(資料圖片)

引入共用空間概念 棄獨立廚房

年輕一代對自住需求有增無減,惟住屋開支愈來愈大,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深董事兼住宅租賃部主管王麗文(Edina)指,樓價愈來愈貴,住屋空間愈來愈細,基本上是全球各城市正面對的問題,因應空間及價格的限制,年輕人的生活模式亦正在改變。

Edina續指,參考近年不少辨公室流行「co-working space」(共用工作空間),即不同公司或組織的工作者會共用一個辨公室空間,讓資源共享,減低成本。王麗文認為此概念亦會推展至住宅層面,變成「 co-living space(共住空間)」。

未來新盤建築趨勢,或如大學宿舍般共用廚房,讓單位劏得更盡。(資料圖片)

共住空間概念早於兩、三年前已於歐洲、紐約及澳洲等地出現,主打年輕一輩市場,平均租戶年齡約30歲。單位就如酒店房,一般已備傢俬裝修,亦有寢室及私人浴室,但住戶會共享大型廚房、洗衣房、客廳及活動室等設施,尤如私樓的住客會所。

兼具社交元素及私人空間

這種居住模式既似「高級版大學宿舍」,又與時下服務式住宅(service apartment)類近。Edina指,這些住宅在質素及設備上會比學生宿舍較佳,而有別於service apartment,共住空間吸引之處是提供一個社交平台,「年輕人喜歡socialize,共住空間可不時舉辦各種活動,讓住客間互相交流認識,同時仍保留私隱空間。」此外,對投資者而言,回報亦較service apartment高。她續指,後者一般一梯4伙設計,共住空間則可以間出一梯8伙甚至更多,每間百餘呎甚至更細。

不少辨公室流行「co-working space」,此概念大可推展至住宅層面。
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深董事兼住宅租賃部主管王麗文(Edina)
早期徙置大廈的單位內並無廁所和廚房。(房委會圖片)

Edina透露,已有部份的海外投資者正在港物色市區地段,改裝物業引入上述的共住空間概念,由投資者負擔營運及管理。她認為本港樓價過於昂貴,共住空間有一定的市場,「由於每個單位面積細,故租金相信較私樓平,且多數會選址市區,具一定吸引力。」

共住空間概念與酒店類近,每個「單位」只有寢室及浴室。(梁鵬威攝)

愈住愈細 全球大勢所趨

參考未來兩年,市場至少有逾20個一手新盤是以細戶主導,涉及伙數約6,000伙,為細單位供應高峰期,相信新盤開則趨勢,也只會是「沒有最細、只有更細」。據了解,本港明年會有新盤引入共住空間概念,每個單位只有獨立廁所,近年劏盤盛行的開放式廚房亦不會放在單位內,令單位面積更細,變相令上車門檻降低,目標對住年輕人獨立住屋需求。不過,共享廚房就如走回頭路,因為半世紀前的徙置大廈,住戶正正就是活於共享廚廁的環境,雖然新盤相信環境較佳,但住戶享有的設備卻似走回頭路。

Edina坦言,類似概念未來或會主導香港市場,「愈住愈細是全球大勢所趨,年輕人會慢慢接受得到,若然真的接受不到,建議暫時不要買樓或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