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整治|新課程曝光 設四大主題 加強國民身份認同教國安法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高中通識科今年九月將徹底變革,教育局今日向全港中學發通函,就新科課程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學校問卷調查,內容披露科目課程框架。當中設有四大主題,包括「『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及「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明顯加強國民身份認同及國情元素,佔課時比例約三分之二,內容包括教授「總體國家安全觀」、《港區國安法》、國家不同領域成就等。另外,新科名稱的建議包括「公民與國家科」、「國民與社會科」、「社會教育科」等。
教協副會長、中學通識科老師田方澤表示,通識科改動後已面目全非,發展方向明顯以國家為本,着重提及國家成就、國力提升,增強學生國家身份認同,與原有課程理念背道而馳,質疑新科只為達到政治灌輸的效果。

高中通識科新學年將會大幅改動,包括更換新科名稱、削減一半課時、考評改為「達標」與「不達標」等。(資料圖片)

高中通識科新學年將會大幅改動,包括更換新科名稱、削減一半課時、考評改為「達標」與「不達標」等。

教育局今日向中學校長發出高中四個核心科課程問卷調查,針對通識科方面,提及新科的五個建議名稱,包括「公民與國家科」、「國民與社會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與文化科」及「社會教育科」。

另外,當局亦首次披露新科課程理念與宗旨、學習成果、課程建議主題與學習重點及考評模式。

加強認同國民身份 刪去反思多元身份

比對目前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新科課程宗旨、理念及學習成果均加強國民身份認同,強調在多元社會中「傳承中華文化傳統」、「加深對個人中國國籍中國公民身份的了解及認同」;亦刪去「批判」思維的字眼,改為培養「慎思明辨」。

在預期學生學習成果上,刪去「反思自己多元身份」,改為「認同國民身份」;刪除「評鑑香港生活中有關個人、社群和政府的權利和義務的不同方面」、「評估改革開放對現代中國和中華文化的發展的影響」等,改為了解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與國家的關係、和國家的最新發展,從而探索兩地互動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新科課程經重新修訂後,除刪走IES,亦變為四大主題。(資料圖片)

國情及國民身份認同相關課時佔約三分之二

推行12年的通識科一直設有六大單元,課時約為168小時,獨立專題研究(IES)為82小時,即合共250小時。新科課程經重新修訂後,除刪走IES,亦變為四大主題,「『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及「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總課時料為130至150小時,而與國情相關的佔約三分之二課時。

首三個主題學習課時約45至50小時,學習重點包括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港區國安法」、國家與香港憲制關係(主權治權在中國)、「香港參與國家事務的貢獻及受惠」、近年國家在不同領域的成就、國家最近期的五年發展規劃的重點及相關政策等。

內地考察部分不需考試 文憑試簡化為一份試卷

而「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為內地考察部分,約有10小時學習時數,不涉及公開試,學生將前往內地考察,體會中華文化在社會的保育與傳承。

通識科文憑試原有兩份試卷,考試時間合共3小時15分鐘,新科考試將簡化為一份試卷。當局問卷亦有諮詢總考試時間,由1小時45分鐘,至時間約2小時30分鐘不等。新卷不再設有長答題,設有甲部短題目或多項選擇題,分數佔試卷30%;乙部為資料回應題,比重為70%。

教協副會長、中學通識科老師田方澤表示,通識科改動後已面目全非,發展方向明顯着重國家為本,提及國家成就、國力提升,增強學生國家身份認同,與原有課程理念背道而馳。(資料圖片)

教協:與培養獨立思考目標有矛盾

教協副會長、中學通識科老師田方澤表示,通識科改動後已面目全非,發展方向明顯以國家為本,着重提及國家成就、國力提升,增強學生國家身份認同,與原有課程理念背道而馳,質疑新科只為達到政治灌輸的效果,「通識科講正反意見、不同角度論述,但新科只重點提國家成就,與培養獨立思考的目標有所矛盾。」

他續指,通識課程設計幫助學生理解個人、社會、國家至全球的議題,但新科約三分之二課時教國情等,刪走「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單元,與原有架構不同;現有全球化、公共衞生、能源科技與環境單元更大幅縮減,成為「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新主題下四個分拆的課題,課題甚至有機會以逐年輪換方式,作為公開評核範圍,變相一年只考一個課題,學生實際修讀好少相關內容。
整個學界諮詢為期一個月,田方澤批評,學校問卷調查問題僅屬「小修小補、聊勝於無」,如只諮詢新科考試時數、內地考察前往廣東省或廣東省外等,並無觸及是否強制到內地的問題,斥局方是「假諮詢」。

通識聯會:令人擔心新學年如何沿用現有教科書

通識聯會主席劉錦輝認為,新科加強「國民身份認同」元素,但現時文件尚未有提及學習重點的比例,例如在「一國兩制的內涵和實踐」的課題下,《港區國安法》、《基本法》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等議題的教學比例、深入探討的程度,亦未有談及課程活動安排及教學策略等,促教育局須交代更多細節。他續指,觀乎新科的變化幅度,令人擔心新學年如何沿用現有教科書,「當局要交代邊啲用得,邊啲唔用得,否則驚用到唔應該用(嘅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