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黃玉山談通識:學生可討論時事 惟教育問題政府欠改革魄力
港府在去年底宣布改革文憑試通識科,課程發展議會下的「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重新冠名科目委員會」正處理相關工作,目標在2021/22新學年正式改革,
當年有份討論新高中學制及課程的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早前參與團結香港基金的通識教育研究,擔任報告的報告首席顧問。
黃玉山接受《香港01》專訪時形容,改革來得遲,但屬「應行之事」,他強調,中學階段應先鞏固學術知識,建立思考解難能力,學生應接觸及討論時事,惟新聞報道不應該成為必修科的主要學習內容,考試不應「政治化」,令學生只懂批評及批判。
他直言,近幾年香港社會經歷了不少,本港教育仍存在問題,但政府欠缺大改革的魄力,寄語教育界同工需更努力,讓青年人對將來有信心及憧憬。
設通識科因冀學制變輕鬆 擺脫「填鴨式教育」
黃玉山在訪問中憶述通識科的「前世今生」,指香港教育在20至30年前,常被垢病為「填鴨式教育」,教育界希望將學制變得較輕鬆,只設一次公開試,讓學生在四個核心科之外自選選修科目,鑑於以往按文理分科,故希望有能綜合各科知識的「高中常識科」,做到「文中有理,理中有文」,此為通識科的初型。
改革決定來得遲、但有需要檢討調整
新高中學制自2009年正式實施,首屆文憑試2012年至今已9年,至2020年提出檢討,實行近十載。被問到政府是否錯過了改革時機,撞上社會撕裂的浪尖?黃玉山笑著說不懂回應,形容現今才決定改革通識科是來得有些遲,但認為大型教育改革出現問題並不出奇,作檢討及調整是「應行之事」:「我不懂答......早點改變會如何?無人知的,但是評估應在5年前便開始做......教育改革都是嘗試,試完發現不可行,現在更改也沒所謂。」
中學生非研究員 宜先鞏固學科知識
黃玉山承認或有師生反對改革,但期望大家理解「教育是全社會的事」,老師須接受社會有不同意見及看法。他認為,教育目標是為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開拓知識及訓練溝通能力,學校應培養學生須具備思考及解難能力,而真正的知識需經歷時間考驗,中學階段宜先鞏固及加強學生的知識,「中學生不是研究員,應待大學才研究」。
非不可接觸或討論時事 但報道不該成必修科主要學習內容
曾言部份報道偏頗、不該成為教材的他認為,學生可接觸時事,但不應將新聞報道變成必修科的主要學習內容,令學生只懂批評及批判,「不是說不可接觸或討論時事,但時事不應該成為必修科的主流學習內容」,而「單靠報章及時事是過於鬆散、不理想」,受評審教科書可更有系統地提供教學材料。
作為大學管理層之一,期望通識科如何更改?黃認為,現時通識科考評的評分高低很大程度受語文水平影響,應加強科目知識性及教材原整性,並充實學生對於香港社會及國家的認識。
看不到政府、社會有改革魄力
展望未來,黃玉山期望通識科類似高中常識科,達「文中有理,理中有文」的理想,惟理解政策不可常變,改革科目並不簡單,希望中學界別把握機會討論,如何在教育局定下基礎下修飾及改善,他舉例指,節省到的課時可用作加強高中的STEM教育,為升大學作準備,配合香港未來的科創發展。
教育仍存問題應盡力修補
他直言,本港教育仍存在問題,只能盡力修補,「看不到社會、政府有此魄力,教育界只能盡量努力」。他說,近幾年香港社會經歷了不少,但教育是培養年輕人成長的重要渠道,對香港未來發展有重要影響,寄語教育界同工需更努力,讓青年人對將來有信心及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