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走塑|OL為同事帶飯日慳百件膠 素食者:疫情是對環保的試煉

撰文:黃金棋 勞敏儀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纏繞港人一年,港府多次收緊社交距離,由限制每枱人數至全日禁堂食,街上市民手執一袋二袋外賣情景屢見不鮮。在抗疫新常態下,「抗疫」與「環保」生活,是否只能二元對立?
素食人士澤山就認為「疫情唔係一個藉口,我覺得係一個好好嘅試煉」。作為修練者,他身體力行,因不願購買以即棄餐盒盛載的外賣餐,外出必自備飯盒,更笑言「寧願食少餐」。
環保生活態度有時只需多行一步,有OL因禁堂食令,帶飯時順道為身邊同事準備飯盒。色彩斑繽紛的飯盒背後,是每日放工後,準備至近午夜的心機,高峰時曾一天帶18個,計計數一日已慳上百多件膠。
【抗疫一周年系列報道之七】

「疫下走塑」系列:

疫下走塑|發泡膠廢物大增 回收量升逾60% 機構冀政府推廣回收

疫下走塑|推外賣走盒優惠反應一般 黃傑龍嘆不鼓舞 籲先走餐具

▼疫下新常態「走塑」五招▼

政府去年7月底曾實施兩天全日禁堂食,打工仔四處找「私人飯堂」用膳,外賣生意激增。「可唔可以整埋我嗰份?」帶飯上班的Natalie陸續收到同事的「請求」。眼看公司附近只有一間連鎖快餐店及「劣食」茶餐廳,一星期吃足五天實教人難受,她沒想太多便答應「煮多少少」,自己當起話事大廚,由她主廚發辦的精選「抗疫飯盒」正式誕生,由一日1、2個增至後期11、12個,每個象徵式收取30、40元。

飯盒菜式大眾化,一肉配一菜,數月下來累積了不少經驗之談,「西蘭花、瓜類穩陣襟擺;通菜第二日翻叮好難食;飯盒有鬆動可以用西蘭花、番茄仔補位.......」飯盒色彩繽紛增加食慾,亦盡量避免太快重覆菜單,是「主廚」Natalie的一點執著。

▼Natalie製作的「抗疫飯盒」▼

+4

每晚製作飯盒花3小時 成功慳膠增滿足感

為自己準備飯盒帶飯尚算容易,但一個人要帶夠10多人份量的飯盒,原來甚吃力。有同事起初曾提供玻璃盒,「好重啊!」Natalie笑言,幾經掙扎後,全部改用可重用的膠盒「減輕負擔」,為物盡其用,她亦將膠盒作為裸買時必備容器。

除「負擔重」,Natalie說,另一難題就是耗費心機及時間。烹飪也像極了愛情,為同事獻出大愛的她,每日放工前就要想好翌日菜式,計劃街市採購路線圖,務求15分鐘內買好,回家吃完晚飯後立即準備飯盒,切菜、烹煮、清洗等連串工序,可以休息時已是夜晚11時許。

回想全日禁堂食首日的中午,聽到茶水間姐姐大呻「(垃圾多得)兩個黑色大膠袋都裝唔晒」,不少同事逼著要吃外賣,打開垃圾桶是滿滿的膠盒,Natalie形容大感恐怖,倒不如自己做多少少,「我整10幾個飯盒,佢哋唔會叫外賣,就會慳返好多件膠,有意義就繼續做」。另一得著是同事自備餐具、減少用膠,甚至主動回收,「環保L也可感染身邊人」。

離開舊公司後,「抗疫飯盒」暫時下架。Natalie承認,自己買外賣次數因而增加,但仍堅持外出時帶備餐盒,「要應付『口癢』想篤串魚蛋,或趕時間而未能排隊堂食」之需,她笑言,從慳家考慮「外賣平啲」,又不怕消耗短命膠。

+2

素食者、現為「家庭主夫」的澤山,生活大小細節亦貫徹「走塑」。他認為疫情之中「更加係好好機會去思考如何繼續,我覺得是一個好好的試煉」。在疫情前,社會已討論「走塑」,在疫情爆發時更是「試煉我哋係咪真係有呢個決心、更加堅持到」。

澤山平日都會自備食物盒及布袋外出,抗疫生活「無大嘅衝擊或者影響,照番平日咁」。而個人衞生方面,一般日常生活他選擇使用布口罩;外出時亦會多洗手,避免使用難以回收的消毒濕紙巾。他亦強調,個人衞生問題「都係個人意願」,如果有人覺得好需要用,就按需要去做。

不過想要貫徹環保,有時也會受制客觀環境因素。澤山直言,在無選擇下「有時真係寧願食少餐」,或索性食水果等不需要包裝的食物。澤山坦言,雖未遇過餐廳會拒絕他自備餐盒,但在街市購物時,卻令他險破戒,「有啲舖頭試過堅持畀膠袋,我就攞個盒入咗啲餸菜,再還返個膠袋,佢哋通常都接受」。惟他無奈指,有時始終避無可避製造即棄垃圾,他就會洗乾淨,然後送去回收。

澤山在家中亦體現環保,除設回收角,亦會將廢物「物盡其用」,用過的膠樽及玻璃樽,洗乾淨後,會用作盛載乾貨及調味料等,「日常生活最重要是減少使用塑膠」。他又舉例指,在能選擇下會必選擇較環保產品,如沐浴露要連膠容器出售,他就會改買番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