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治療服務輪候長 中大樂語路APP助家長過渡 捉緊訓練黃金期
政府言語治療服務嚴重不足,輪候服務時間長達至少一年,有礙特殊教育需要(SEN)幼童及早在學習語言的黃金期接受治療。為填補這個「空窗期」,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開設「樂語路」網上語言發展平台及訓練計劃,除提供講座及工作坊,幫助家長認識兒童語言發展,亦設語言遊戲訓練應用程式,讓父母可在家輕鬆訓練子女發音、詞組、句子等,打好語言發展基礎。
學前懷疑有SEN的學童,會經由母嬰健康院轉介,到衞生署轄下的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接受評估,按照需要提供支援及跟進。不過,每階段的服務輪候時間平均由六個月至逾年不等,令不少家長等候期間忐忑不安,黃女士是其中之一。
輪候特殊幼兒中心學位兩年 家長等候期間感無助
她的女兒兩歲入讀N班時,被學校察覺懷疑患有自閉症,由評估確診到獲派特殊幼兒中心學位,需要等候兩年時間。黃女士指,輪候服務期間感到無助,女兒言語發展遲緩,不懂正確發音,但如何訓練則無從入手。她指,坊間言語治療服務昂貴,難以負擔,幸網上偶然發現「樂語路」平台,參與連串工作坊後,掌握有效訓練的技巧,配合網上平台教學資源,教授女兒正確發音、詞彙等,為入學前做好準備。
原評定語言發展較弱 後發現與育兒方法有關
另一位,育有三歲女兒的馮太指,兩年前發現女兒比同齡的小朋友較少發言,及後到母嬰健康院評估時,曾一度被評定語言發展較弱。她參與過「樂語路」的工作坊後,才發現自己育兒方法出現問題,因平日與女兒對話時,語速過快、問題太多,令女兒難以回答,「佢係唔識答,所以唔出聲。」
馮太期後改為多讓女兒「模仿」說話,提問時引導她回答,隨著年紀增長, 女兒目前已對答如流。
中大語言學教授:坊間欠幼兒語言發展資訊 平台有助家長訓練子女
「樂語路」平台於2017年開展,獲兩期共約1,500萬元的資助,暫營運至2023年。平台提供一站式免費服務,包括網上語言發展資訊平台、語言發展遊戲應用程式,設有家長工作坊及講座,教授詞彙、發音等親子互動技巧。另外,亦特別為低收入家庭、評定有言語障礙的兒童,提供個別五堂的語言治療,協助他們過渡至政府服務,目前已有約1.3萬名家長受惠。
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教授鄧慧蘭表示,不論小朋友是否屬SEN,相信家長都關心子女言語發展的進度,但坊間欠缺相關資訊及語言訓練服務,令他們在輪候政府服務時感到徬徨無助,故成立猶如家長自助平台的「樂語路」,希望可以支援有需要的家長,「佢哋得到充足資訊,可以無咁驚,然後知下一步點做。」鄧慧蘭指,平台並非可以取替言語治療師的訓練,但可協助家長在家訓練子女語言能力,從中提升親子關係及成長。
六歲前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期,言語治療師莊鳳慈表示,語言障礙成因有很多,小朋友在學前階段及早得到適當治療,可以大大改善情況,打好語言根基, 對日後邏輯思維發展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