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19/20學年推校本言語治療服務 每兩校一組設1個常額治療師
教育局將於2019/20學年,安排首批約200多所學校推行「加強校本言語治療服務」,大多數的學校群只需由兩所學校組成,便可獲開設一個常額校本言語治療師職位,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和密集的校本言語治療服務,亦會有更充裕的空間為家長提供支援。
受聘私人機構的言語治療師早前關注他們服務學校的經驗和薪酬計算等問題,教育局指正仔細研究,以便制定合適的方案,既可吸引合適的專業人才為學校提供服務,亦能確保公帑運用得宜。
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特殊教育)劉穎賢在局方網頁撰文指,現時公營普通中、小學校主要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和「加強言語治療津貼」外購校本言語治療服務支援校內有語障的學生,由於服務供應商的言語治療師並非學校的員工,加上購買服務的時數所限,他們未必可以持續在不同層面參與及協助學校發展校本言語治療服務。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優化融合教育的措施,當中包括由2019/20學年起推行「加強校本言語治療服務」,分3年在公營普通中、小學開設校本言語治療師職位,讓學校組成群組聘請校本言語治療師,加強支援有言語障礙或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幫助他們發展溝通和語言能力。
而在「加強校本言語治療服務」下,大多數的學校群只需由兩所學校組成,便可獲開設一個常額校本言語治療師職位,為學校提供更穩定、持續和深入的服務,例如他們可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和密集的校本言語治療服務,亦會有更充裕的空間為家長提供支援。
目前,已有400多所中、小學校向教育局書面表示願意在2019/20學年推行「加強校本言語治療服務」,考慮到不同的因素,包括須協助學校循序漸進地推行「加強校本言語治療服務」的工作及累積和推廣採用這服務的經驗,教育局會參照學校的校本言語治療服務需求、過往聘請校本言語治療師的經驗及學校的意願,安排首批約200多所學校在2019/20學年推行「加強校本言語治療服務」。
而其他學校會繼續運用現有的相關津貼購買服務,希望暫時「向隅」的學校理解,教育局期望,其後可將這項新措施推展至更多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