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推院前心電圖計劃 「通波仔」病人平均快40分鐘做手術
撰文:張善彤
出版:更新: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聯同消防處及瑪麗醫院去年11月推出「院前心電圖」先導計劃,旨在為急性心肌梗塞徵狀的病人提前於送往急症室前,在救護車上先進行心電圖檢查,以方便醫院有更多時間準備。截至今年8月,已超過500名病人參與計劃。研究結果顯示,病人30日內的死亡率降至10%以下,而由急症室登記至接受「通波仔」手術的時間、現已和國際水平的90分鐘內進行手術一致。
目前,有15部可進行院前心電圖儀器,設於以瑪麗醫院為服務範圍的救護車上。截至今年8月,有507名病人接受了「院前心電圖」檢查。瑪麗醫院急症室駐院專科醫生張健碩指,救護員在取得病人口頭同意後,會先在救護車上為病人進行心電圖檢查,再將資料傳送至瑪麗醫院,同時致電急症室以提供病人身分證號碼,從而令醫院方面可爭取時間調動所需儀器及人手、給予心臟團隊足夠時間,為合適病人預早安排「通波仔」手術。
病人入急症室85分鐘可做手術
507名病人當中,有18人接受了緊急通波仔手術,而研究結果顯示,先導計劃成功令病人由急症室登記至「通波仔」的時間,由過往平均125分鐘縮短至85分鐘,30日內的死亡率亦由12至20%,降至8%,與國際水平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