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型夠「Fit」亦可膽固醇超標 暗藏心肌梗塞風險
以為身型「Fit」就與膽固醇超標和心血管疾病無關係?一名50歲出頭、中等身型、有運動習慣的港男,兩年前身體檢查時始發現,其2條心臟冠狀動脈栓塞達八成,需即時做「通波仔」手術,並要長期服藥控制膽固醇水平。
有心臟科醫生提醒,許多需要「通波仔」的病人身型瘦削,體內膽固醇水平與身型並非成正比,加上大部份心肌梗塞患者無心絞痛先兆,提醒市民定期檢查膽固醇水平。有營養師建議大眾秉持「高纖、低油份」的飲食原則,多吃含水溶性纖維、植物固醇等的食物。
現年50多歲的劉先生,血脂和膽固醇水平過去10年一直徘徊不合格邊緣,2014年中坐着時突然感到心跳很強,約一分鐘後才回復正常,求醫後證實心律不正,事隔1年,即去年9月再接受心電圖和電腦掃描檢查發現,3條心臟冠狀動脈當中,有兩條動脈栓塞已達八成,去年10月即進行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劉先生術後需長期服食控制膽固醇水平的藥物及嚴格控制飲食,其低密度膽固醇,即壞膽固醇水平由每公升血液4毫摩爾(一般人應低於3毫摩爾),降至現時1毫摩爾。
患者愛運動 身型中等
劉先生素來有運動習慣,隔天會跑步和打排球,亦不會暴飲暴食,出事時身型約1.7米高和73公斤,身型不算肥胖,自己和身邊同事都對患病感到驚訝。劉先生說,「以前甚麼都會放入口」,現時會忍口不吃煎炸食品、魚香茄子等肥膩食物;到酒樓遇到較肥膩小菜會先用水沖洗,其體重現已回落65公斤。
膽固醇水平並非與身型成正比
心臟科專科醫生李樹堅表示,壞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如動脈栓塞和中風等存在強烈及明確的因果關係,體內壞膽固醇水平每減少0.025%,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下降2%。李樹堅指,人體內膽固醇水平與身型並非成正比,許多需要「通波仔」的病人身型瘦削,加上約7成心肌梗塞患者沒有心絞痛先兆,建議30歲以上人士最少每3年一次驗血檢查膽固醇水平,50歲以上人士則要每年檢查一次。
李樹堅又提醒,要避免進食含豐富反式脂肪或飽和脂肪的食物,例如港人最愛的「菠蘿油」、肥肉、糖果、芝士等,應改為進食榖類、蔬果和魚類。李說,運動較多的人體內會有較多高密度膽固醇(好膽固醇),能減低壞膽固醇水平。
註冊營養師詹兆洲則提醒想控制膽固醇水平的人士,要秉持「高纖、低油份」的飲食原則,例如動物內臟、腩肉、蟹膏等高膽固醇食物,每周不應進食多於兩次;另一方面,要多吃含豐富水溶性纖維的食物如麥片,以及含植物固醇(又稱植物甾醇,Phytosterol)的食物,如豆類、部份特製的牛油和乳酪,以減少身體吸收食物中的膽固醇。詹兆洲又舉例指,紅酒和綠茶等等含有植化物(Phytochemicals)的飲品,能控制體內製造膽固醇機制,以降低膽固醇水平。
歐洲心臟學會及歐洲動脈硬化學會今年8月底公布全新的異常血脂治療指引,建議病人按風險控制壞膽固醇水平。詳情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