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推醫生資歷認證 通波仔至少150次才可獨立做主刀手
撰文:黃卓然
出版:更新:
公立醫院醫生資歷過去一直沒有统一規範,醫管局為進一步確保臨床服務質素,今年首季起推行認證計劃,即個別醫療程序或手術的「主刀手」,必須為已獲認證的醫生。
沒有認證的醫生若要處理有關手術,須由已獲認證的醫生在場督導。首批五個程序已落實資歷認證要求,包括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及2項高風險程序包括:經導管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及 左心耳閉合裝置植入(LAAO)。
負責計劃的香港兒童醫院行政總監李子良指,計劃是確保所有做手術或處理個別程序的醫生都合乎資格,但沒有具體指標監察計劃成效。
首階段認證心臟科
李子良透露,高風險及影響廣泛的醫療程序會優先進行資歷認證,估計每年可認證9至16個醫療程序。首階段已訂立認證資格的5個程序,包括心臟科、外科及麻醉科。下一輪推動認證的項目,包括婦產科的「根治性子宮切除術」、腫瘤科的「子宮頸癌腔內近距放射治療術」及放射治療科的「肝癌經動脈化療栓塞術」。
醫管局心臟服務中央委員會主席蔣忠想指,首階段須認證的心臟科程序,包括通波仔。符合資格的醫生,必須要是心臟專科醫生、完成至少150次通波仔手術,當中75次為「主刀手」及獲醫院的心臟科主管及內科主管認可。另外4項程序分別為TAVI、LAAO、外科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及麻醉科的成人心臟麻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