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死因|建制憂地區民意反彈拒支持 發言相似民主派批拉布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討論逾15年,終在2018年提交立法會審議。不過因為憂慮地區民意反彈,議案一開始已得不到建制派支持。環境局曾多次遊說加快審議,但都被拒絕。最終今年在建制派聯手下終止審議,政府想繼續立法,就要重新走一次程序。
《香港01》記者翻查過去四年立法會討論垃圾收費及法案委員會紀錄,發現飲食界張宇人發言次數最多,其次為民建聯葛珮帆。然而多名民建聯議員發言十分相似,如葛珮帆曾於至少三次會議中問及有關監察攝影機的問題、其黨友柯創盛、何俊賢等亦曾問及類似問題;另外亦發現多名建制派議員提出的意見獲政府採納。
有環保團體批評,民建聯為立法會最大黨,但在垃圾收費草案中亦是阻撓最大的政黨。環團又指,對未來一年能否通過垃圾收費感到悲觀,「政府無乜說服力令建制支持」。
垃圾徵費「死因研究」系列
垃圾徵費死因|前環境副局長陸恭蕙:政治是主因 政府要更有野心
垃圾徵費死因|建制憂地區民意反彈拒支持 發言相似民主派批拉布
垃圾收費於亞洲不少國家及地區亦已推行,本港則至2005年由時任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廖秀冬,提出《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2005-2014)》,當中首次指廢物收費是改變行為模式的直接工具,直接徵收都市固體廢物費可鼓勵本港的家庭將可回收廢物分類。文件又建議在2007年立法推行廢物收費,以創造直接的經濟誘因去避免和減少廢物。
然而一直去到2018年,現任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才向立法會提交《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建議指定垃圾袋的收費訂於每公升 0.11 元;工商業則按廢物重量徵收「入閘費」。最後草案在今年6月22日的條例草案委員會會議上通過終止審議。同意終止審議的七名議員全屬建制派,而反對的四名議員中三名為泛民。
張宇人草案委員會中發言最多 民建聯議員多次問及監察攝影機
立法會垃圾收費條例草案委員會於2018年12月5日召開首次會議,翻查資料,撇除主席及副主席發言後,在委員會中發言次數最多的為飲食界張宇人,達至少23次,其發言大多是在會議今年5月進入逐條審議階段,有關條例的用詞。
其次發言最多的為民建聯葛珮帆,達至少22次。葛曾在至少三次會議中問及有關監察攝影機的問題,包括攝影機系統數目,以及至少兩次問到環保署及食環署在監察攝影機的合作範圍;葛珮帆更曾在會議上問及食環署有關創新的防治鼠患方法問題。
同屬民建聯的何俊賢及鄭泳舜亦於不同日期的草案委員會會議上問及有關監察攝影機的問題,如鄭泳舜曾問及應用攝影機新科技;何俊賢則問過有關監察攝影機系統數量的問題。
何俊賢亦曾在通過終止審議的會議上批評政府無吸納意見。然而翻查四年內環境委員會討論垃圾收費的會議,民建聯陳克勤2017年曾建議計劃收得的費用應回撥專作回收工作,政府在2018年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亦有指會「專款專用」。陳克勤的Facebook專頁及民建聯網頁亦有表示「政府接納建議」,陳亦曾在會議中稱欣賞政府承諾。亦有其他建制派議員讚揚過政府聽取意見,如工聯會郭偉強曾對政府放棄用按桶收費表示歡迎,指市民亦樂意見到有關改變。
葛珮帆回應指,個人非反對垃圾收費,惟要求政府在執法細節上做好。她批評政府在建築廢料棄置問題上處理不當,而政府稱會以監測攝錄機處理,故多次追問相關問題,「問幾次都答唔到,就要繼續問囉!」她又直言,如當局繼續以現時態度,未來一年亦「睇唔到點通過草案」。
民主派逐條審議階段發言大減 曾有會議無民主派發言
民主派方面,在草案委員會中發言次數最多的為民主黨許智峯,曾發言過最少18次;惟他有多次發言均是規程問題及不滿會議進度過慢。自去年11月起,民主派議員在委員會發言次數大減,每次會議中僅得三至四名議員發言;自今年5月會議進入逐條審議階段後,民主派議員發言更少,於今年6月10日的會議中,即使有8名民主派議員出席,但全程亦沒有發言。
另外最少發言的為紡織及製衣界鍾國斌及鄉議局劉業強,二人均從沒有在草案委員會發言;民主派中則是公民黨陳淑莊及教育界葉建源發言次數最少,只發言過一次。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認為,建制派或擔心收費不討好選民,以及影響選票,因此「好留力無特別幫手,問嚟問去都係『三幅被』」,政府遊說亦很困難。現屆立法會續任至新一屆立法會誕生,朱坦言對短期內立法會通過垃圾收費感悲觀,直指當初建制派批評有關回收配套等問題若無大改動,「建制如果照通過好難落台,政府政府無乜說服力令建制支持」。